好多年前比较有名的书了,算是一种锻炼交际能力、谈判能力的鸡汤书。
原来的英文名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在今时今日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大概每一小篇都可以做个短视频?
不过还是偏术而非道,不是所谓的真诚,而是技巧。
好多年前比较有名的书了,算是一种锻炼交际能力、谈判能力的鸡汤书。
原来的英文名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在今时今日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大概每一小篇都可以做个短视频?
不过还是偏术而非道,不是所谓的真诚,而是技巧。
把这两个月出差、看的展会以及交流,做一个简单的论断:
如果对于每个行业或者生活的片段存在一个数字化阶段的评估标准的话,那么支付,已经是处在数字化的末期了。
体现在:
支付牌照(或者准入资格)不再值钱,比如十年前一亿一张的牌照,连续约都不续
垂直行业的ISV并不看重,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自建支付通道,因为门槛足够低
支付公司无法再创造出更新的玩法,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被讲过,无非新瓶装旧酒
利用好已有的行业联系,及时发展新的业务,新的产品,还能优雅地转身。毕竟整个链条来说,未经历完全数字化的片段比比皆是,支付之所以先到达尾声是因为离钱太近,资本优先驱动而已。
看完王小波的这部经典,对于叙述本身,王小波应该是走的类似于卡尔维诺那种路线。万寿寺的可理解的故事是我失忆了,在查看自己写的唐代薛嵩的故事手稿过程中,(也许无因果关系)逐渐找回自己的记忆,然后两个故事(现实和唐代)都最终被固定,然后就是: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当然了,里面对于现实过多的映射,比如屎泡的地面,有太严重的时代性,反而让小说在今天看来略有阴暗和落于窠臼。
想起00~05那段时光,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会去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王小波的遗作在互联网上铺垫。即使那时候我没怎么读过王小波,但也逃不开那几位他所推崇的大师的作品——译者、出版社、书评、朋友的推荐。
看了几个公司的介绍,Streamax / Lytx / Samsara
共同点都是在交通上的应用,可能有侧重不同类型的工程车(队)
香港–>洛杉矶–>芝加哥
然后在芝加哥留了6天左右
芝加哥–>杰克逊维尔
留了2天多
杰克逊维尔–>纽约
休息了2天
纽约–>香港
几个感受:
国泰航班服务
这次往返中美都是国泰航班,贵是贵了一点,但毕竟直飞,要省事一点,有长荣的选项,但是考虑到台海是不是的问题,以及航空公司低价带来的无形中的挟旅客以自重。
过去的时候,当时国泰的carpet事件还没有发酵,没太感觉服务质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听他/她们说的普通话,已经磨去了4声,统一以一种英文音调来发出,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但那肯定不是由大陆或台湾进行的普通话培训。
可以肯定国泰的内部培训并没有任何希望把自己当成中国航空公司的意思。
回程时,事件已经发酵相当长的时间,从地勤到机舱服务,渗出一种表面热情内在冷漠的态度,空姐听到每个要求,都重复一遍,然后加上一句“好阿(轻声)”。
毕竟还是有生存压力,考虑着自保,但总是不得其法,因为要大陆游客宾至如归,恐怕要跟国航和南航等国内航空公司看齐,但国泰高傲的姿态,虽然能低声问客户需要,但能向国内航空业学习么?恐怕不彻底洗牌是做不到的。
又另,国泰的飞机已经有点旧了。
美国通胀
上一次到美国是2018年,最早一起到美国是2012年,也都是出差,第一次是在加州,正式的餐食大概是20$,各国的菜式都是,除了日料,要30$~40$。18年那次忘了,在佛州和纽约都有吃饭,比加州时候略高一点,算是温和通胀吧。在佛州时还吃过一个50$的巴西烤肉自助餐。对比国内也有¥350~400/人的自助,也说得过去吧。
但这次一下飞机,转机时吃了个汉堡,仅仅是一个汉堡,要了14$多。而且质量乏善可陈吧。然后在芝加哥、杰克逊维尔、纽约,吃一些正规的餐厅,人均50$往上也是常事了。
讨厌的是MET,2018年去看了一下,当时游客都可以自己选择票价,你喜欢给多少钱都可以,但这次,只有纽约州居民可以,其他人的标准票价是30$,song姐姐说是MET疫情几年,经营压力太大了。
饮食
在芝加哥参加的NRA展会,全称是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how,跟ChinaShop类似,但是特定针对餐饮行业,因而数字化方案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餐厅的其他供应链支撑,芝加哥位于伊利诺伊州和五大湖的交汇,农业渔业航运产品丰富,这地方用来举办NRA也自有道理。
展会中看到大量的饮食的sample,汉堡、肉卷、沙拉、披萨自然是有参展商提供,但食材厂商受欢迎的更多是牛肉、羊肉、海鲜等。折射出虽然历史深厚的国家颇有看不上美国餐饮的意思,但不得不说美国餐饮仍是聚集了全球的优质风味。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单一大市场,这种展会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规模化、连锁经营的餐厅需要考虑,所以如何更高效地产出稳定品质的餐饮,也是老板需要关注的问题。
除去展会,差旅期间到餐厅就餐,也充分感觉到美国餐饮水平的进步,12年在圣何塞没吃到几次优质的中餐,这次在芝加哥,吃了几次中餐,水平都比12年有明显的提升。
治安
芝加哥和纽约的治安都不算好,在芝加哥时还能听到枪声,一个人打了一次Uber,司机是个土耳其人,说自己也不接去南边的单,说有一次开车到南边,路边有人扛着大枪要求他停车,吓得他一脚油门赶紧跑了。
流浪汉很多,在Walsgreen买了次东西,门口就有流浪汉守着,问着要change。电子支付哪有change。。。
纽约也是类似。纽约/曼哈顿更夸张的一点是,大麻味很呛鼻,芝加哥的大麻味也有,但还算淡。
美式的意识形态教育
离开美国前的周末在曼哈顿度过,周一是Memorial Day,也算是一个小长假,曼哈顿时代广场附近人山人海,晚上经过附近也见到有新兵招募站,新兵跟亲戚朋友在合照。
曼哈顿南边,自世贸双塔遗址开始,大量的纪念物,初看是对历史事件/战争的纪念,但无论哪个,都或多或少是从海量艺术家的作品中挑出来,既有艺术价值,又是符合意识形态需要的作品,或者说,一个个都是精品,都是让全球游客能加深对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
比如朝鲜战争纪念雕塑,在钢铁块中切出一个空的士兵形象(代表失去了的战士),而透过这个镂空,又可以看到远处的自由女神像,意味着牺牲换来的自由……雕塑的周边,列出联合国军参与朝鲜战争的国家,伤亡和失踪。
虽然大多数参战国家是为了提交投名状,但美国的这种表达,无疑是抬高了他们的行为,以至于他们重新复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得不跟随这样的意识形态表达。
跟酒井的人相处久了,也发现有一种人,人数不会太多,几个特点:
自小很聪明,尤其是数学,经常被回忆时提及,有点祥林嫂
自视甚高,反过来觉得贵系的大环境有点配不上它了,得不到总是最美的,比如北大数学系
理想主义,但也不愿意深入理解他人,需要他人了解它
不接受生活的鞭打,这些对它来说堕落的人才会关心的
所以总是立于一个不败的境地,但能聊起来的就真的是朋友,或者总有一天会一语不合又拉黑。
说是一种人,当然不会止一两个了。贵系的种种精英,人生有顺有逆,但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路来,不要过多批评别人才是。
第一次看这种耽美?类型的网络小说,主要是放书架上很久很久了,我太太买的,她看过之后就搁那里。
于是拿来翻翻,几个晚上就看完了,没什么意思,纯粹是意淫,就好像那些念头,做得颇精致的粉色插画一样。
还有两本大风刮过的书放那里很久,估计不会再看了。
《我的中国心》是黄霑的词,里面有一句通俗而由大气的歌句: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初听时赞叹不已,“江”“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国民族共识有强大的凝聚能力,长城自战国以来就存在,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识的历史和地理标识,唯一略差的是黄山,这也是作者有点牵强的地方。
长 和 黄,构成了一种共同认知。
回想起,小学学习语文课文,或者中国革命史,“长征”一词也是相当深刻,搜了一下,该词最早是王明使用,后来党就把它沿用下来,打造辉煌的中共革命史的部分了。效果相当好,长江、长城、长征,在民众的心目中,这都是伟大的民族记忆和成就。
至于黄,倒是没有太明显的贴合,能想到的就是黄土高原(延安、窑洞、革命圣地)。这个意向一旦扎根,青年就不会在意落后和不便的生活,反而是一种朝圣的心态。
不得不说,那时候延安文艺高手还是多。
现代香港也有长 和 黄的组合,长江实业 和 和记黄埔,后来合并,成了长和,也许黄字要用好真是不容易的。
难度不大,不过没(找到合适的)人做。
一句话版本:场景内的海量二维码识别及激光指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