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8年10月

无人零售店的几个待解决的点

说无人零售店有点太宽泛了,其实应该是Amazon Go目前的问题。

第一个是商品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的问题,即使随着算法、运算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仍然存在一定的盲区,只要存在误识率高的点,就容易被放大。

额外增加的解决的方法是规范取商品的操作?似乎不可行,本来就是希望顾客保证之前的购物体验嘛。

智能购物车?并不是所有的购物场景都可以放置这样一辆小车的。

有人给出的建议是针对盲区/误识的商品包装重设计,或者制定商品包装的新标准。恐怕也就是Amazon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小的Startup想都不要想了。

第二个是无人零售店的大小问题,什么样的大小的零售店才是满足设立者让顾客进入,take and go的初衷,无疑设立者并不希望顾客滞留太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流连忘返。所以合适的大小,合理的SKU的设定才是最佳的。

第三个是目前take and go的支付方式太过于单一,进来则必须预装这样一个app。要是在take and go出门的时候能提供多种支付选项会更具有通用性。

第四个是店员还是需要的,虽然店员不再负责结账事宜,但店内出什么事总要管一管,比如保洁、补货和解决顾客技术上的问题。

==2023 10 11==

不知不觉这话题都讨论了快6年了。

智能购物车这几年进展还是有的,但主要还是犹太资本进来了。

一些Cons信息:

  • 投入大量的智能购物车会产生浪费,效益低于投入
  • 智能购物车成本不低
  • 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漏洞,比如购物车上滞留的生鲜食物失去了冰柜的保温
  • 增加了碳排放,现在虽然发达国家陆续抛弃碳中和政策,但降低碳排放一直都是政治正确
  • 主流消费者不想要(更多的隐私泄漏风险),只有年轻的一代愿意使用智能购物车

第一次做空获利——说说腾讯与中移动

系庆那一天,同学说起腾讯要被做空的事情,于是隔了一天,在酒店里买了一手腾讯的认沽证。计1710HKD。本来以为又要烂在手上,哪知国庆后黄金周的几个交易日里,港股被陆续做空,腾讯也跌了好几天。

黄金周结束,700还是一直在跌,昨夜美国暴跌,今天腾讯一下子跌到26x的位置,如果一个月不看股市的话还以为是系统出错了。

这些天认沽证从0.171的价格,涨到0.37~0.39,我看今天腾讯跌得实在是够多了,于是就把它卖掉,3750HKD。前后手续费120HKD,合计赚了1920HKD。超过100%的收益。

这就是买多不赚买空赚。估计腾讯后面还会下跌,但短期内估计会有一波反弹。权证由于有时间效应,不适宜拿太长时间,而且由于股价已低于行使价,该权证的杠杆比例已经跌到3倍,投机价值已然不高了。

发现这次股灾收割的主要还是对科技有自信的技术人群,说起小米腾讯,大家都对未来IoT、AI充满信心。可是估值和价格并不相等啊,于是又一帮中产被收割。

昨天在群里,有人说起,腾讯的基本面自微信出来之后,已经7年不变了,说得也挺在理。那就意味着腾讯刨去游戏之外,是不是已经成为一家提供基础服务的企业了,它的基础服务,就是即时通讯,而上面的支付、购物、小程序平台,也就是基础服务上的附加价值。

很类似的,我们回看03~07年的中国移动,是不是似曾相识?同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同样是提供基础的通讯服务,同样在基础服务上希望延伸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游戏、在线阅读。

可是今天你看中国移动,大家不会再认为它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了,于是计算一些ARPU,稳定地分红,成为一支没有太大野心的公共事业股。

中国移动在2008年,受金融海啸的影响,狠狠地从高位挫了下来,最低点只有最高点的1/3。2009年寄希望成就移动支付的标准,结果输给银联。之后在其他领域上不再有野心,伴随着3G/4G,安心地充当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角色,在ARPU数值上做文章。

我不敢说腾讯的未来也是这样,但一家企业随着与资本市场的耦合越紧,有益的创新或者内部革命反而不足,大量贪图安逸的高质量人才进入之后,就会把企业同化成一样的模式。

腾讯也还会赚钱,但不再具有高想象空间。是的,我们该去关注其他的新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像05年那时候的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