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语的地名前缀

转一篇:

“富春”地名说

发布日期: 2024- 08- 16 10: 49 浏览次数: 122 来源: 杭州市民政局

我们富阳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县,迄今已有2245年。凡地名都有含义的,那么这“富春”地名是什么含义?

“富春”应为古百越地名,“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后来,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交趾”到“会稽”之间的地区,富阳地处会稽。从各种史籍得知,“百越”是当时居住在中国南方众多氏族部落总称。“百越杂处”就是很多种族交错杂居,“各有种姓”又道出这些种族并不是一类。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在古代,我们浙江处在百越之地,因此当时的那些地名属于百越语。至今我们富阳的习俗与方言中尚能找到不少古百越的孑遗,今说壮侗语族语言的一些少数民族与古百越有关。

富阳从秦代设县之始叫富春县。昔富春之地境域甚广:今富阳(新城)、桐庐(分水)、建德(寿昌)均在其中。秦王朝把这片富春大地设为富春县。此富春是什么?富有春意?不是!也不是因富春江而得名。(富春江江名是因为流经富春之地而名,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尚称之为“大江”,此名出现当在汉代之后。所以先有富春县县名,后才有富春江江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会稽郡领县二十四,富春是其中一县。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在《浙江地名简志》序中说:“至今这个地区仍然遗留着许多越语地名,成为浙江省地名最为重要的特色。” 他指出,浙江江名也来自越语,所谓“取其曲折以为名”只不过是望文生义的越语汉解。“其实除非人工开凿的河流,天然河流哪一条不曲折?”因为越语汉译,人们据音写成不同的字,这就是为什么古籍上会出现“浙江”、“制(淛)河”、 “渐江” 有不同写法原因。瓯江、甬江、姚江三江的首字也是越语。

陈桥驿教授在序文中指出:“浙江省历史上流行的聚落地名中,不仅见之于《越绝书》的就李、语儿、武原、姑末等等是越语;秦建会稽郡,郡内在今浙江境内所置各县,除山阴由原来的大越改名,海盐由原来的武原改名,《越绝书》记载甚明外(《越绝书》上载:“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余杭、余暨、余姚是出盐之地。),此外各县如由拳、乌程、余杭、钱唐、……、诸暨、乌伤、太末等,并且包括西汉所置的余暨和剡县等,也都是越语地名。” 因此我们富春县,无论秦置与有争议的西汉所设,其地名是越语。

陈桥驿教授序文中又讲:“因为越语早已消亡,所以要解释这类地名的渊源,非常困难。” 确实秦与西汉初所设的地名其义大多不可解释,我们“富春”也是同样。看后我富春分析所置各县名:新城、桐庐、分水、建德、寿昌,每个地名都能解释含义,其它后设县县名如临安、昌化、淳安、开化、兰溪、金华、永康、安吉、浦江、青田、黄岩、三门、宁海、永嘉、乐清、文成等也是如此,因为它们不是越语地名,而是汉语。我们富春改富阳,此“富阳”是取义县城在富春江之北义,地理上江北为阳,江南为阴(如江阴在长江之南)。

语言学家游汝杰、周振鹤著有《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在《地名和历史民族地理》一节中述说了百越及其现代壮侗语族居地留下的越语地名特点:冠首字类同。句章、句容、句余、句无、句町…,姑苏、姑末、姑蔑、姑幕…,乌伤、乌程…,余杭、余暨、余姚、余发、余干、余不、余英…。我们富春与夫椒、无锡、无编、芜湖、武原…这些地名冠首字一样(字为越语音的不同汉字写法),吴越王的名字中:夫差、夫概、无余、无壬、无颛、…等等,该书作者在文中讲:“这些人名和地名的确切含义今天已很难考见了,不过它们的冠首字,却可以确知只是古越语的发语词而已” 东汉人服虔说:“吴蛮夷,言多发声,数语共成一言。”《汉书•地理志》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就是“吴”,“于越”就是“越”。“后世不知其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如强解“乌伤”为“乌口皆伤”。以为“无锡”本来产锡,至汉代锡已采尽故名。…皆无稽之谈。”

因此我们的“富”与“夫、无、芜”相同的一个越语冠首发语词,但不知“春”在越语中为何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