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5月

沉湎在过去

跟酒井的人相处久了,也发现有一种人,人数不会太多,几个特点:

自小很聪明,尤其是数学,经常被回忆时提及,有点祥林嫂

自视甚高,反过来觉得贵系的大环境有点配不上它了,得不到总是最美的,比如北大数学系

理想主义,但也不愿意深入理解他人,需要他人了解它

不接受生活的鞭打,这些对它来说堕落的人才会关心的

所以总是立于一个不败的境地,但能聊起来的就真的是朋友,或者总有一天会一语不合又拉黑。

说是一种人,当然不会止一两个了。贵系的种种精英,人生有顺有逆,但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路来,不要过多批评别人才是。

江山多少年

第一次看这种耽美?类型的网络小说,主要是放书架上很久很久了,我太太买的,她看过之后就搁那里。

于是拿来翻翻,几个晚上就看完了,没什么意思,纯粹是意淫,就好像那些念头,做得颇精致的粉色插画一样。

还有两本大风刮过的书放那里很久,估计不会再看了。

宣传高手

《我的中国心》是黄霑的词,里面有一句通俗而由大气的歌句: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初听时赞叹不已,“江”“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国民族共识有强大的凝聚能力,长城自战国以来就存在,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识的历史和地理标识,唯一略差的是黄山,这也是作者有点牵强的地方。

长 和 黄,构成了一种共同认知。

回想起,小学学习语文课文,或者中国革命史,“长征”一词也是相当深刻,搜了一下,该词最早是王明使用,后来党就把它沿用下来,打造辉煌的中共革命史的部分了。效果相当好,长江、长城、长征,在民众的心目中,这都是伟大的民族记忆和成就。

至于黄,倒是没有太明显的贴合,能想到的就是黄土高原(延安、窑洞、革命圣地)。这个意向一旦扎根,青年就不会在意落后和不便的生活,反而是一种朝圣的心态。

不得不说,那时候延安文艺高手还是多。

现代香港也有长 和 黄的组合,长江实业 和 和记黄埔,后来合并,成了长和,也许黄字要用好真是不容易的。

天国之秋

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不短的时间,有什么书就反复地看。那时候爷爷奶奶的一位老朋友,在暨南大学养老的老革命,给我们乡下人寄一些书来看,除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还有一本《太平天国演义》,忠王和英王在里面是非常伟光正的形象,而曾国藩李鸿章,以及华尔、戈登等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反面角色。

后来就一直对书写太平天国历史的书非常感兴趣,这些年也看了不少了,但总的来说,没有比得上这次看的这本天国之秋。

书中在太平天国的不同阶段,都按照多个场地发生的相关事件进行平行叙述。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时的形势,和北京/圆明园的事情。同样,英国人一边打击北京的清廷,另一边又任由华尔组织常胜军对抗太平军。同时发生的南北战争,又另来自北方联邦政府的华尔如何得不到相应的支持。

华尔挂了后,戈登收到正式的委任,居然成了英国历史上和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样的英雄,结果李鸿章杀降,彻底破碎了英国(议会)以为自己的军队在拯救/左右中国内战的美梦,才真正意识到常胜军就是个佣兵组织。

曾国藩以外柔内刚的态度,坚决将外国人排除在这次内战历史影响之外,看上去是他挽救了大清,其实也是气数未尽,即使不是曾国藩,一大帮中兴名臣还是会起来的。历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相比之下,洪秀全的组织处在矛盾之中,天京事变是东王独大引起,而后期战时政府却要控制统帅权力,制衡又不得其法,导致谭绍光惨死,而李秀成左支右绌。

洪仁玕有视野有才干,可惜不是战时宰相,也误判了传教士团队对英法政府的影响力。天朝田亩制度及其他建国方略都很先进,可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战争胜利才是优先的。

作者将这些跟明治维新相比,日本的优势在于踩着大清的石头过河,所以迎来了数十年的东亚光辉。(现在是中国踩着日本的石头过河了)

再说说戈登,小时候看明珠930,有一次看到某电影,就是他离开中国后在苏丹被义军杀掉的故事。

那时候大英压制大清,压制苏丹,近两百年后,中国对苏丹的影响力反而远超英国了。

想起什么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