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以前大学时候看过一个绿色封面的版本。也有二十年了。这次买了作者最后的版本(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翻译和出版的。

作为生成一种自行组织的历史描述架构,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历史,所以称之为历史学家是非常合适的。

视点一直是全球角度,但直到8090年代,不得不流露出一些美国中心的细微感觉,这大概是现在英文背景下的历史叙述所无法避免的了。

(相对我的个人认知而言)比较有意思的观点也是颇多的。比如蒙古帝国的消亡,因为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的长处,如技术、文化、宗教,利用异族的工匠、精神导师等,让蒙古帝国更快地扩张并通知不同的地域,但带来的问题是,蒙古/黄金家族自身的身份丧失了。而这种身份丧失是不可逆转的。

这是内因。

外因则是到达军事能力的边界后,必然迎来一场失败,从而转向维系已有的领土。

同样,说到苏联的失败,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失败,华约的卫星国,丧失了自主,被苏联所吸血,科学家、工程师和知识份子也由于缺少民主的空间,而无法一展所长,最终,上层肉食者,远跟不上技术快速发展的速度,无法做出计划上的变化,导致整个体系失去了竞争力。

全球通史

关于北美是英法,拉美是葡西的可能原因。

全球通史里面说了,一般说来,印第安人在拉丁美洲的密度比美国和加拿大要高,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殖民时,其生产力水平,机械利用水平落后于西欧,因而需要的是印第安人进行一些低效率的工作,也就是提供劳动力即可。

而北美东部印第安人密度低,什么都要殖民者自行动手,西欧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同时,劳动力需要外来补充,因而呈现一个欢迎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不同信仰的移民。

这种开放态度也正适合新教徒而不是保守的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