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全渠道零售

全渠道零售下的店下体验

作为线下店,首先是要做到顾客上门,然后是提升顾客浏览商品时的体验,再然后就是增强顾客购买的意欲,最后是支付以及支付后的反馈。

在第一点增强到店率上,线上线下店进行同步,让顾客在网上、app上浏览货物的同时,也能知道线下店有什么优惠,有什么好处,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有了想法,然后再提供最近的到店选择,为他们推荐最近的店。而对于那些随意游荡的顾客,也许就是比较传统的招牌、广告牌去吸引了,另外,免费的wifi连接、以及免费的充电服务,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这类人群的到店比率。

第二点时提升顾客浏览商品的体验,最近荷马鲜生的实践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你在浏览货品的同时,可以看到它的源地、过程等信息,就是一个个商品的故事。

但顾客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买过的商品还是不放心,他习惯于看看网上的评价,以及看看网店上的价格,假如他看的是淘宝,十有八九会有更低价的。。。

所以如何吸引他决定购买,就更难了。首先是评价,店家可以提供app或者在显示屏上列出常用的购物网站、社交媒体上对商品的评价。当然了,如果好评是来源于顾客的微信好友,那么对成交就更有推动了。这里涉及到一个稍为复杂一点的社交媒体的开放平台,才能允许更多的渗透。

对于一些周期性的购物或者订阅来说,比如订鲜奶、蔬菜等,由于是持续性的消费,那么决定购买,更依赖于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评价和反馈。

然后就是比价,比价这个事情是让商家最难受的了,之前有几家做过比价的app,最后都消亡了,断人财路不好啊。目前没有想到商家更好利用比价模式提升成交的策略,也许意味着让利了。

最后就是支付。

除了现场选购现场支付之外,还有就是线上下单,下线支付和提货的,这也是实体店存在的一大理由:作为小型提货点而存在。

而现场支付+提货,又可以产生一些购物回馈、积分、优惠券的活动。线下购物本身也应该为线下再增加吸引力。

总结一下:购物体验、购物回馈增强顾客到店的意欲,省却物流成本,也可以在不用折扣太多的情况下消耗库存。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QSR,Quick Service Retailer,包括快餐店在内的。

Computer Vision的应用

今天看到微信上一篇对商汤的评价,说是算法人员过多,工程化人员不足,犯了学院派的较大的问题。

想一想,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目前商业场景中很少见到把相关技术应用的。

于是把上次金融展拿到的sensetime的宣传资料再细读了一下。

在全渠道零售+IoT上,有些还是可以用到的,比如:

  • 行人特征,高矮胖瘦皮肤年龄衣着,识别出来可以作为导购信息;
  • 人群计数,排队人数,人数分布,统计后可以动态分配服务资源,决定快速完成交易还是增强导购服务;
  • 物体检测,顾客已选商品再对应到大数据,可以进一步推荐配套商品;
  • 人群分布,可以增加特定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