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我是95年中考,由于初二上学期末处于学校人身安全原因转校回了白沙继续读,一度觉得中考考上莞中的可能性变低了。

94年我哥高考,成绩是东莞理科第四,740多的标准分。无论如何,我还是需要以莞中为目标而努力的。

然而环境整体来说,同学中的大半人是不考虑读高中,能上虎门的威远职业高中就满意了。于是学习的风气可想而知。

于是生活分裂成两部分,在学校社交维持着颇宽松的状态,而回家则利用有限的时间,以及假期,自我训练。

考前几个月算下分数,应该也是可以超过莞中分数线10~20分吧,然而经历过转校的风波,我对未来是充满危机感。

不利的情况也是有的,体育三个小项,除了立定跳之外,实心球和50米的成绩都不敢恭维。政治课的老师,讲题目也是难以让人信服,我也不知道真正考起来会比各种重点中学的差多少。

唯一依仗的还是数理化,虽然白沙中学是村办中学,但是招的数理化老师,水平一点都不差,这得益于东莞的经济水平怎么说都是全国前列,虽然老师们来了面对村里顽童们无可奈何,但看在工资的份上,还是愿意任教。

体育在文化课之前考,拉到则徐中学去,我立定跳跳了2.6米,应该是接近满分,然而实心球和50米,一个不及格,一个勉强及格,最后拉下来,成绩也就及格的状态,50分满分的体育,只拿了30分。一下就让了别人近20分了,心情不是太好,但也没办法了。

中考考场在虎门中学,家里给了点钱,中午就跟同学在那个冒牌了8年的麦当莱吃的。在白沙读书的时候,习惯穿着拖鞋上课(校长老师大多数穿拖鞋),我们考试也是穿着拖鞋去的,想起来也算是一景了。

同学们一等到监考老师不在,就看成绩好的同学的卷面,我也没办法,只求少影响我一点吧,毕竟加上小学,是多年的同学,不好脸上过不去什么的。

考完中考,等成绩是很没意思的事情,我哥从中大回来,带我到他学校去住了一个星期,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生活,也去广州走了一下亲戚。

回来不久后就出了成绩。政治87~88/100,又是让了10分,语文10x/120,中规中矩,英语9x/100,物理化学都是9x/100,最好的是数学119.5/120。另外初二上拿的华杯奖励再加10分。不算加分也拿了虎门镇的第一。也是村办中学最好的一次个人成绩以及第一个莞中。(我哥是在镇上的中学考的莞中)

后来到了莞中,从别的渠道听说的,我数学的成绩是全市最高的(加上高考,制霸两次^_^),那0.5分是故意找理由扣的,似乎是不希望出现一个满分(在村办中学的考生中)。

中考对我人生的磨炼远高于高考。记得刚从镇办中学回到家里,我妈还没帮我办好转校手续,我呆在家里,那时候是冬天,家里没人,我躺在冰冷的瓷砖地板上,看着天花板,只想到的是为何会有不如意,总是要变化,心中曾经念想,又有多少变灰。后来又陆续听到一些闲话,以前学校的老师基本上不看好我的转校。对我来说,真的有借中考来自我证明的强烈欲望。不过也难怪他们会这么说,因为我在原学校参加镇里的学科竞赛,每门都是一等奖,等我回到白沙,也参加了一次,已经变成二等奖了。

往事如烟,去年和村里的同学聚餐,他们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东莞或者虎门或者只在白沙附近,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再聊到一起,于是只能讲回初中那时候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