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儿童节

农忙假

上周偶然一次聊起当年农村小学的这个特别的假日。

珠江三角洲,农村,80年代。这几个条件才固定了我所说的农忙假的特点。

一年两个学期,春夏学期和秋冬学期,对不对。

我爷爷这边很早就转成种果园了,我爸爸又在外地谋生,我家是没有稻田的,农忙假一般是跑到我妈妈外家那边帮忙去。

春夏学期的农忙假发生在插秧的时节,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珠江口东岸这边很少人养蚕,一般是利用插秧前的这段时间来弄点别的。秧苗集中在一块秧田里面,插秧的时侯把它们挖出来,然后在犁好的水田里面插种。

然后看到邻田有几个大姑娘一边干活一边吵架,无非就是一个说对方偷懒,做得少,另一个说对方做事马虎,贪快。被说干活马虎的姑娘怒了,于是抓狂,粤语称发烂咂,

到时候长出来歪歪斜斜的都是我插的,得了吧!

据说以前的公社时代还有一个插秧比赛,最后我爷爷家的邻居的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和一个在镇口的有名医生进行PK

。本来大家的速度是一样快的,不过最后是医生处理最后一株的时侯,使用了两个手同时插的策略,于是比我爷爷的邻居快了一株。现在那医生去世了,他生前跟我爷爷是好朋友。当然我爷爷也不在了,希望他们在那边也是好朋友。

插秧是很快很无聊的事情,大家都很忙,因为要赶农时,不像收割,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秋冬学期就是收割了。

也有一个星期的假期。

在金黄的稻田里面收割,然后跟一帮表兄弟们比谁的速度快。

割下来的稻草要经过1.打谷,把稻谷和稻杆分离了,

2.筛谷,用筛谷机,把饱满的谷和瘪谷利用卷起的风力分离,

3.碾米,这个是在一家碾米厂里做的

不过只有打谷机是放在稻田边上,因为我们是小孩,总被教训不能往那上面凑,说是曾经有小孩的腿被夹住云云。

我哥和我一起去帮我妈外家割禾,我哥是同辈中最大,结果他的几个表弟老是偷懒,弄得最后都要我哥收拾东西。我哥很不爽,回去告诉我爷爷,我爷爷也不大高兴,毕竟不是自家的事情,却要他孙子受委屈。

在田地里面劳作,有个习惯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喝糖水或者咸粥,补充能量。胡兰成的书里面有晏酒一词,然而我觉得田地里的这种食宴在粤语里面发音,更像是

晏昼

。大意就是在毕竟晚的白昼里面吃的。

到了90年代初,珠江口东岸的大片稻田已经逐渐被工厂所取代。农忙假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到工厂去做暑期工,或者领一些胶花之类回家慢慢做,收入也是很低,这个时代,也正是香港的夕阳产业向珠三角迁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