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 吴越争霸等等

整理旧硬盘……居然翻出01年写的:

这几天晚上看电视都看孙子,孙武最最成功的战役莫过于直取郢都了。以前以为当时楚国一定是相当的弱了,要不然吴国怎么可以直取其京都,成就新的一代霸业呢?看过来,觉得楚国确实是根基深厚的,即便是国君昏庸无道,手下也是有相当多的谋士策略家,足以抵挡外来的攻击与侵犯,偏生当时吴国笼络天下英才,孙武、伍子胥等人殚精竭虑,为报阖庐知遇之恩。其实伍子胥也并非单单为答谢君王,主要的是他满门被前楚王灭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至于孙武,好象有点为军事而军事,为胜利而战斗的意味。

阖庐的两个儿子,好象当时的太子并非夫差,而是一个酒囊饭袋之徒,实在没有夫差的英武。

影响吴国兴衰的杰出人物,来自中原地区,这都是符合中国历史上边远政权成败的规律的,那些偏离中原地区的小国家,要称霸,无不需要一些智谋之士,加上有野心的君主,方能成就雄图霸业。王猛于前秦,等等。

孙武一死,伍子胥性情刚烈不懂如何劝谏君王,故有小人从中作梗,便不得好死了。越国得范蠡文仲,亦正当兴起之时,吴挡其中原称霸之路,灭之。

而我们从整个中原大势看吴越争霸,却是另外的一种景观,中原地区自晋国自晋文公始,国势强盛,而楚国又是传统的强国,双方大小战争不绝,互有胜负。

晋国为牵制楚国,联合当时处于楚国东方的吴国,联吴抗楚,时楚北有晋,西有秦,东有吴,三面环敌,若受晋吴合围,又不敢引秦缓楚,恐怕秦人狼子野心。此时,吴国南部的越国正兴起,是故楚国联越抗吴,以缓解东部的压力。

夫差的失败在于,连年征战,国内消耗大,而且越王勾践小人一个,专好以诡计破坏吴国的粮食生产,勾践伐吴选择在夫差远征会盟诸侯之际,一举攻取姑苏,痛饮要离酿制之姑苏红。夫差返国,兵力疲惫,无力作战,唯有求和,勾践估计当时不能灭吴,故接受求和,次年再伐之,于是夫差无力回天,只得一死。

关于吴国的灭亡,战国时代的人物也分析得相当透彻了。

下面一段是《吕氏春秋》中的话: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骤战而骤胜。

武侯曰:

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

对曰:

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积虑。上下俱极,吴之亡尤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