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道路迂回

看到一篇批判元宇宙的文章,metaverse == metaworse?

对元宇宙的质疑来源于,为了让人群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元宇宙,使用了过度的拟物化,比如元宇宙银行,就真的搞个虚拟网点,虚拟客户经理,虚拟窗口,问题是只是方便了理解,容易学习,但却阻碍了真正的进化。

过度拟物化也带来元宇宙的能耗虚高。

想起一个例子,新生代对保存/Save的图标的理解就是一个方方的的形状,不知所起。因为软盘在90年代末期就开始消失了……当时windows软件的设计为了让80年代的使用者理解文件被保存下来,使用了保存到软盘的概念来指代Save,然后就是陈陈相因,直到今天。

元宇宙的几个支撑成功的关键点:

有内容创作者——这个跟WEB 2.0是一样的,只是3.0里面是去中心的,创作者完全拥有作品的所有权。

完善的数据经济——作品归属后可以自由交易,其他非展现型的数据也是一样。

加密货币——这是支撑去中心化的基础。

元宇宙的比较有效产业模式:

游戏:这个很好理解,目前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不过就是一个游戏的形式罢了!“

虚拟展会:结合展会的社交属性和产品/商品的3D展示,当然比不上真正的实体展会了。

虚拟文化活动:不知道话剧算不算哈……

虚拟运动会:比如虚拟长跑,可以在跑步机、户外独立运动,依赖设备完成竞速/比赛场景的合成。

NFT:艺术品的虚拟化、唯一性的保障,有销售和配套的服务,比如NFT对应到真实场景的服务。然后可助推成真实世界购物的数字孪生。

虚拟地产:最佳的案例还是跟真实场景一一对应,否则元宇宙的地皮还是一文不值啊。

支付系统:还是通过区块链完成的,只是在元宇宙中有区块链交易的可视化。

虚拟课堂:学习体验会比一般的平面视频学习要好一点?

2B的培训活动:企业有承担元宇宙使用成本的能力,也有内部培训的需要,但培训效果是否就比真实世界的培训更好更高效?

助推的业务就是数据处理(元宇宙会产生有用没用的大量数据),AR/VR设备销售。

目前有应用,但不算是方向的方向,比如旅游产品的元宇宙试用,完成一种先试后买的体验,再旅游之后,又可以用来回顾旅游时刻的体验,或者回家后和朋友分享。又或者在实地的时候,通过元宇宙和家里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