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的是,四十多岁才来看托尔斯泰。
这是一本对谁都恨不起来的长篇小说。明线是两条 卡列宁——安娜——伏伦斯基 的三角故事 以及 列文——吉娣 离合及婚后,穿插的是安娜哥哥和他妻子吉娣的姐姐的零碎事情。
不过我看暗线是莫斯卡和圣彼得堡两个近代城市以及之间的铁路线。
伏伦斯基与安娜的车站初次见面,虽然各自有去接的人和来接的人,但伏伦斯基在陌生美女之前的表现,是多么的出色和优秀,高帅富且有同情心,几百卢布很随意就捐出去了。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后,也是这个车站,安娜人生一路走低,甚至连伏伦斯基都失去了,想起当日初见时铁路上的亡者,自己也选了这条路。他们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安娜认为是伏伦斯基给她带来的困境,确实,是伏伦斯基主动追求的安娜,然而周边的更多的人,认为安娜害了两个男人以及她的儿子。
铁路为双城带来了活力,为贵族们的交往带来了思想、自由和可能性。然而城市本身,以及农村,这些不会动的社会本身,依旧处在一个旧的状态。于是矛盾产生了,但小说中的学者和思想家,则把精力投放在远在千里外的南斯拉夫的同祖斯拉夫人身上。一直到最后,就是为了这些千里外的利益而产生的俄土战争。
安娜哥哥最后谋到一个铁路公司的职位,让生活不那么拮据,虽然贵族生活本来并不适合他和陶丽。代表资产阶级的铁路公司,以及周游于各地农庄采购农产品的商人,从不善经营的贵族手上买下林地的商人,这些慢慢掌控了国家的经济。贵族的影响力,逐渐淡化。
托尔斯泰安排安娜和吉娣都出了一次国,安娜是跟伏伦斯基私奔去度蜜月,他俩是真爱,蜜月也没怎么吵架……吉娣是因为被伏伦斯基耍了,生病了,于是到国外疗养院,心灵上至少不再纠结于这些小事。
总的来说,出国旅行就是好,一回国,熟人一多,各种矛盾必须处理不得回避。
对卡列宁没有恶感,相信大多数人也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安娜可以抛弃卡列宁(私奔),也可以抛弃伏伦斯基(自杀),安娜是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被尊重的,唯一的问题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她并没有什么安身立命的能力,以保证她不需要依附于这些丈夫们。
卡列宁做了社会所期望他做的,他有足够努力,唯一的问题就是娶了安娜,但并没有了解及照顾安娜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