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的行业趋势及规律

12月参加了IoT World深圳站的会议,陆续补一些内容回顾。

中关村物联网发展中心的王正伟做的《物联网黄金十年》,一开始我觉得可能只是老生常谈,陆续看下去,还是有不少知识整理的。

比如提到物联网十年的三大新规律:

内容上,出现碎片应用集成服务平台

架构上,出现终端——云——大数据的“云管端”架构

价值上,微创新、微盈利、湿营销

这些新的规律将推动有新的物联网服务公司出现。

把产业链从芯片开始进行分析,

一开始就是芯片,然而国内并不具备强的设计能力,但封测和制造上则有规模效应。

又及,从模块价格、功耗、有效距离等对几种流行IoT协议的对比:

流行IoT协议的对比

再下来就是传感器,比如压力、温度、流量、位置等等,70%为外资,如TI、ST、博世、飞思卡尔等。

平台层则是国内厂商长袖善舞的舞台。三类企业在做物联网平台:

  • 通信类企业,以华为(OceanConnect IoT)为代表,当然了,联通、电信这些运营商也在积极地应用
  • 互联网企业,阿里云(Link)
  • 初创企业,表达为一些开放性的物联网平台

提供的内容既包括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管理,也包括开发工具平台和特定行业的物联网平台(类似于 IoT领域的PaaS)

如果参考一些国际的IoT玩家,会发现Amazon也有针对IoT的AWS服务,Cisco有Jasper,尽管是基于运营商网络的,ARM则有Pelion和mbedOS等云端到终端的配套。

下一个关键环节是操作系统,指的是设备上的OS,资料略旧,但针对算力低的IoT设备来说,近年来Google、Huawei、ARM、Alibaba等巨头在IoT OS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了。然而操作系统天然锁定各家所定义的IoT管理平台,各自划定护城河又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是智能终端,作为除了云端之外,一个同样常见的IoT连接及管理的(线下)入口,Amazon、Google、Xiaomi、Huawei、Haier、Apple等等都有相当的投入,只是与操作系统不一样,他们之间的竞争反而不显激烈,因为智能终端上IoT入口可能会退化成一个App,并不需要占用整个智能终端。

IoT data也将经历一个数据——产品——服务的过程。

一些趋势:传感器终端化,终端多模化,硬件终端AI化、

互联网获客成本高企,IoT则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抢去互联网的入口优势。

IoT的联网形式,可能能够促进区块链的真正落地?

如何能构想出从未思考过的IoT的创新场景?

总的来说,他的演讲有总结性的概述,也确实指出了一些新的可能性,毕竟按目前的趋势走下去,赢家还是那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我们多么希望能在IoT领域上出现更强的颠覆性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