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用不怎么会写书评的风格来说,那就是,史景迁的文笔太好了。非常好,十分好。
接下来就是好在哪里的问题。史景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作为西方的东方近代史的学者,其资源上的优势是,可以从大量当时西方传教士、军官、商人的书信、公文、回忆录中获得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人的著作中更偏向于公正的材料。毕竟太平军和清军互称发匪和清妖。
史景迁将这些材料很优美的故事形式展示出来。但优美而平实的叙述的同时,却没有深挖这一事件的成功/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是归结到人。比如通篇看下来,读者会认为洪秀全真的很神奇,居然连老家都那么多人归附他,是否确有宗教领袖的气质。
太平军的崛起也让人惊诧,在成就天京定都之前,居然还是永安突围。这一转折,为何短短数月就今非昔比,清廷的江南是否真的烂透了?
传教有一套,组织也很快达到完善,这个就有点费解,东西南北翼五王竟可以短时间内完成组织制度和纪律的完备。除了执法严苛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妙招。
这些答案在史景迁的书里面都提得较少,更多的是事实和各方的记录。但是读完,印象就比较清晰了,太平军也不过是流寇的升级版,弱于战略,弱于经济,易起内讧。也许定都天京确实是巅峰时刻了。
书中提到洪秀全反复修改洪版圣经,初期的天父下凡是为了弥补圣经指引上的不足,后期则不得不修修补补,作为行动的纲领,毕竟破绽太多。而以宗教典籍去指导战略和经济更是痴人说梦。
从文本的破绽去推导失败的必然结果,也正是无法建立长久可靠的信仰作为团结的基础,所必然导致的问题。
真实的情况是,创始团队的大部分人真的很相信洪秀全,但后来者则不然。以广东话文本为基础的洪版圣经,要说服江南诸省的依附者只怕很难。
值得一读,可以作为没什么倾向性的文本和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