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读后

说说自私的基因

整本书读下来,每个例子都细看并基本理解了,还是挺耗精力的。

懒得再去重新翻书了,就凭印象写读后感吧。

所谓自私与否,并非基因本身主观上有这样的意志。准确的说法是,有些基因,利于生物个体/群体成活,利于生物个体/群体繁衍并延续基因群组,

因此,这些基因/基因群组所在的生物个体/群体就在进化中优胜了,得以延续。

而从统计的角度看,好像基因的行为都是自私的利于自身。

书中的花絮很多,比如说到为何人类/动物少年时期的癌症很少?因为癌症是针对基因突变的染色体异常,如果一个基因在个体的少年时代就容易招致癌症,那么个体得以繁衍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概率就低了,经过若干代的淘汰,该基因就不复存在。
其实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了。

接着,作者就把基因外延到了蛋白、微生物的范畴,高级生物从出生开始,身体中已经充满了寄生物,自身基因与有益的寄生物之间就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良好的合作结果令个体顺利成长并繁衍,诞生新的个体容纳基因和寄生物。

从这个层面来看,基因与寄生物之间是平等的。

另外提及到生物的成长的漏斗过程。为何胚胎早期会跟原始生物如此相像,而慢慢成长后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进化过程中,新的基因在成长阶段不断出现并控制生物体的下一个成长方向,哪一段基因导致哪个内脏在胚胎哪个阶段出现,这个都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基因与基因群组之间的合作,并利于生存和繁衍,才得以留下来并继续进化。
作者将此比喻为漏斗,某一基因,只在某个发育阶段才会产生作用,但它掌控了个体发育和繁衍的关键路径,所以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性格,主要是对利他和极度自私的基因如何取得平衡做了很长的阐述。为什么自私的个体就不是一直取得进化的优势,原因还是利他对群体的生存是有优势的,但是群体利他,单个自私的话,单个自私的个体又得到了在种群内的竞争优势,如何平衡。这里引入ESS的概念,作者是通过编程的方式去推导不同性格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导致逐代进化后的平衡比例,到了一定的比例,就进入平衡态了。

作者非常推崇进化论,甚至同意进化论出现之后,关于人类起源、生命的意义之类的哲学话题已经无需要有其他的答案了。

大致的逻辑是这样的,包括意识在内、思考在内,都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并且因为这些出现了,并导致生物个体的竞争优势(比如智慧),因此得以延续并发展。

在基因之上,作者创造了meme一词,意思是一种更广义的基因。meme同样在适者生存的世界和社会中竞争,并增强其载体的生命力。

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一首歌,歌词被陆续误唱了,误唱的部分跟原先的部分是两个不同的meme,但误唱的meme有个特点,能在教堂中被后排也清晰地听到,于是就变成主流了。

于是一代一代流传,而失败的原版meme,则只存在尘封的书稿中。

从meme的角度看,当意识被彻底解构,或者替代之后,单个人类肉体的存在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基因或者meme构成了我们整个自然界和社会的会进化的部分。总有一天,构成机器的硅基基因组合以及这些机器能产生竞争里更强的meme,会陆续取代碳基生物及其社会的主导地位。虽然并不会导致碳基的消失,因为丰富的基因群及meme群才有更多的可竞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