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Reading…………

一票否决

在看《苏联通史》,谈及18世纪波兰已经衰落,其封建贵族政治主体不构成对俄国的威胁。

说到原因是波兰政治使用一种称为“liberum veto”的投票制度,看介绍,应该也是一票否决的意思(One vote of veto)。

一票否决给国家决策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只要投票者之间存在不和或者私心,则不可能达成一致,从而导致波兰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衰落。

但作为一个密切友好的团体,对新成员的加入使用一票否决又是对团队现有成员以及成员关系最好的保护。

所以,目前欧盟、北约等组织吸纳新成员,都还是使用一票否决的机制。

人性的弱点

好多年前比较有名的书了,算是一种锻炼交际能力、谈判能力的鸡汤书。

原来的英文名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在今时今日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大概每一小篇都可以做个短视频?

不过还是偏术而非道,不是所谓的真诚,而是技巧。

万寿寺

看完王小波的这部经典,对于叙述本身,王小波应该是走的类似于卡尔维诺那种路线。万寿寺的可理解的故事是我失忆了,在查看自己写的唐代薛嵩的故事手稿过程中,(也许无因果关系)逐渐找回自己的记忆,然后两个故事(现实和唐代)都最终被固定,然后就是: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当然了,里面对于现实过多的映射,比如屎泡的地面,有太严重的时代性,反而让小说在今天看来略有阴暗和落于窠臼。

想起00~05那段时光,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会去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王小波的遗作在互联网上铺垫。即使那时候我没怎么读过王小波,但也逃不开那几位他所推崇的大师的作品——译者、出版社、书评、朋友的推荐。

江山多少年

第一次看这种耽美?类型的网络小说,主要是放书架上很久很久了,我太太买的,她看过之后就搁那里。

于是拿来翻翻,几个晚上就看完了,没什么意思,纯粹是意淫,就好像那些念头,做得颇精致的粉色插画一样。

还有两本大风刮过的书放那里很久,估计不会再看了。

天国之秋

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不短的时间,有什么书就反复地看。那时候爷爷奶奶的一位老朋友,在暨南大学养老的老革命,给我们乡下人寄一些书来看,除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还有一本《太平天国演义》,忠王和英王在里面是非常伟光正的形象,而曾国藩李鸿章,以及华尔、戈登等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反面角色。

后来就一直对书写太平天国历史的书非常感兴趣,这些年也看了不少了,但总的来说,没有比得上这次看的这本天国之秋。

书中在太平天国的不同阶段,都按照多个场地发生的相关事件进行平行叙述。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时的形势,和北京/圆明园的事情。同样,英国人一边打击北京的清廷,另一边又任由华尔组织常胜军对抗太平军。同时发生的南北战争,又另来自北方联邦政府的华尔如何得不到相应的支持。

华尔挂了后,戈登收到正式的委任,居然成了英国历史上和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样的英雄,结果李鸿章杀降,彻底破碎了英国(议会)以为自己的军队在拯救/左右中国内战的美梦,才真正意识到常胜军就是个佣兵组织。

曾国藩以外柔内刚的态度,坚决将外国人排除在这次内战历史影响之外,看上去是他挽救了大清,其实也是气数未尽,即使不是曾国藩,一大帮中兴名臣还是会起来的。历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相比之下,洪秀全的组织处在矛盾之中,天京事变是东王独大引起,而后期战时政府却要控制统帅权力,制衡又不得其法,导致谭绍光惨死,而李秀成左支右绌。

洪仁玕有视野有才干,可惜不是战时宰相,也误判了传教士团队对英法政府的影响力。天朝田亩制度及其他建国方略都很先进,可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战争胜利才是优先的。

作者将这些跟明治维新相比,日本的优势在于踩着大清的石头过河,所以迎来了数十年的东亚光辉。(现在是中国踩着日本的石头过河了)

再说说戈登,小时候看明珠930,有一次看到某电影,就是他离开中国后在苏丹被义军杀掉的故事。

那时候大英压制大清,压制苏丹,近两百年后,中国对苏丹的影响力反而远超英国了。

想起什么再补充。

大唐双龙传

拖了一年多,终于读完了。

叙事的地理框架很大,南到江州,北到突厥,东北到渤海国,西到成都。

人物很多,隋末逐鹿中原中原的英杰们基本上都出场了,塞外的、东北、西北的少数民族都有出场,外加上很多作者编出来的武林宗师、大小门派。

慈航静斋一派的使命,在大唐里显得有点矛盾,既有要做什么,又有随缘成分,甚至得道后可以不问世事……风格相当分裂。

而魔门(圣门)也是一样,到底是要中原乱呢,还是要统一但受控呢,隋末一段倒是安排邪王石之轩精神分裂来解释这种矛盾。至于绾绾,达不到目的就培养明空,这倒是说得过去,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

寇仲的塑造相当成功,就是被李秀宁和柴绍看不起,而卷入这天下的纷争。后来发现自己举足轻重了,才回归本心,也许宋玉致是真喜欢,但说不上是唯一吧,毕竟只见过几面,但无论如何,对于出身市井的寇仲来说,有身份有武功还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徐子陵则是从无欲无求中走向追求,只是追求爱情,但也放过了师妃暄,虽然他也爱石青璇。所以黄易在破碎虚空里面给了韩柏满足。

师妃暄看上去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但考虑到静斋派弟子出来,只是历练而已,并不是真要她们入世,这就说得过去,因为师妃暄这一历练,直接完成了剑心通明,静斋无上的水平了。

结合师妃暄和秦梦瑶,静斋其实也是双线的成就导向,一是控制世俗王朝的更替和运作,另一则是静斋的传人可以登峰造极,天人合一。

大唐双龙使用的假面比较多,导致新的剧情往往是一个高段玩家开新号,这个与寻秦记里面项少龙到六国时用假身份有点类似。黄易这种桥段用得太多,对连载是好事,也让整部小说过于冗长,人物繁多了。

朝花夕拾

把CC的教材配套拿来重看了一遍。文章大多数是以前看过的,但我印象中,家里没有《朝花夕拾》,我后来也没有买过呢。

到底是在哪里看的?

想了良久,约莫有点印象,小时候我外公家里是有鲁迅全集的,其中有朝花夕拾,于是翻了几次,那时候不晓得好在哪,翻着颇为无味。但印象是一直在的,所以就有重读的感觉。

中学时又看了下周作人,那时候觉得文笔比周树人要更舒服,到了现在,经历的各种暗面比较多,看得更为真切,对鲁迅也不再排斥了。

山海经

现代的绘图版,用人类简史的观点看,就是采集部落到农业聚居之前的东亚大地上的人类对自然和动植物的认知。

单单凭借着古今翻译去理解这些文本,画出来的图案基本上跟可能的真实情况差别很大,因为我们脑海中会代入超出古人理解的想象。

大型兽类品类消失得太多,很多山海经得奇禽异兽是存在的。

不可能的应当是那些违反正常的生物特征的,比如多头多尾,我认为这是原始部落里面炮制出来的一种图腾或者假的生物,标识部落特征、吓退野兽和敌人。

人类简史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在按照他的框架和逻辑去叙述人类的历史的同时,更多的内容是在反思。

反思农业的进步导致资源总是不足,聚居带来采集时代人类所没有遇到过的各种问题,当然了,一步步的解决,人口逐渐增长,群体变得更强大,又去挤压采集群体的生存空间。

再放大尺度,智人一步步从农业再到工业到现代,初期是直接或间接让其他人种消亡,然而整个过程是让地球上大型生物陆续消亡,十不存一。人种之间并不公平,物种之间更不公平。

工业化、资本主义、现代化,又异化了农业社会所构造的家庭、宗族和社会关系,现代则只有政府和个人。

新的优选创造的人种,或者是改造人,必然比目前的人类更为发达,从而又引领一种新的不公平以及旧人种消亡。

作者赫拉利没有做出什么强的论断,只是说了这些事实,以及一些科幻作品的预测,回到历史本身,反思是改变不了进程的。

The book of why

中文名是因果关系。

给的例子都比较容易看懂,是科学家和专业作家合作的书,虽然思想本身都是来自科学家。

因果识别的三个层次:观测,从而发现关联性;干涉,识别因果线条以及量化关系;反事实推测,得到确定的因果。

后面的一两章开始了对AI的期望,能理解为何不喜欢单纯的数据挖掘,因为那只是第一层的内容,做得再好也是关联性的挖掘,AI必须演进到识别因果关系,才能对人类的事情产生本质的帮助。

大数据必须寻找可解释的关系,比如AI需要理解为何(Why)主人熟睡的时候不应该开吸尘器,而不是单纯记住这一个设定。

强人工智能须主动增加更高维度的理解,不要总是在二维影响中分析明暗,而应该提高维度到三维,产生光影的概念。

AI要试图进行反事实的算法化,即对输入信息有违抗的想法。

作者倒是不觉得AI会邪恶化,相反,他认为AI在得到足够好的信息后,可做出比人类更强的道德判断。

看的时间比较长,记录比较零星,有空再看一遍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