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一篇paper。
《Toward Empirically Investigating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iOS Developers on Stack Overflow》
其工作是通过对Stack Overflow上的iOS开发相关的主题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iOS各个开发工具、子领域上对一些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视程度、难度、关注等。
结果是,可用性最高,其次是可靠性,最弱的是性能和可移植性,而可维护性根本不重要。
继续阅读今天读完一篇paper。
《Toward Empirically Investigating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iOS Developers on Stack Overflow》
其工作是通过对Stack Overflow上的iOS开发相关的主题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iOS各个开发工具、子领域上对一些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视程度、难度、关注等。
结果是,可用性最高,其次是可靠性,最弱的是性能和可移植性,而可维护性根本不重要。
继续阅读由于开始用Mac Mini办公,于是试用各种不一样的阅读软件。
试到了这一款叫Pocket的软件,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其原理是,你提交URL给它,它就会把相应的文章取下来,供你的多个设备进行阅读。
为什么特意说呢,因为,它取文章的过程,并不是使用安装该软件的终端的所在网络去提取的,而是……通过它的服务器去获取的。
继续阅读自从听了Heckman的讲座后,对如何加强对儿子的教育这个事情产生了不少的兴趣。
VIPKIDS里面的老师虽然也会跟CC讲一些数学的课程,但总体来说,即使是一周两节课,还是太少了。
于是找来了可汗学院的课程,既有视频也有题目,全英文的数学教学,让他从一年级开始学起……
CC也学得挺有兴趣,只是KA的网站在境外,偶尔连接还是有点略慢,但忍忍也是可以用的哦。
KA的app还可以调节语速,可以打开字幕,但我觉得并不是非常的重要。
一天看4~6个小节,坚持下去,看情况如何吧。
对父母来说,淡定真的很重要,不要跟别人比培训上花了多少钱和多少时间,自己努力把要学的东西学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读完了James Heckman的paper《Fostering-and-Measuring-Skills-Improving-Cognitive-and-Non-Cognitive-Skills-to-Promote-Lifetime-Success》,总结一下。
理论将人的技能分为两类,分别是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
其中认知技能又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旦习得则固化,而流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衰老而变化,比如记忆力。
认知技能不在该论文中进行讨论。
Heckman关注的是非认知技能,用流行的Big Five概括,非认知技能在当前的语境中有如下的表达:
对经验的开放性、责任性、外向、合作能力、情绪稳定。
另外Heckman从paper中评点了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上的弱势,过于依赖问卷/自评来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1.对于问题和词句的理解性偏差,2.答卷人主观偏差。
Heckman参考的programme及其跟踪,更多的选择客观数据进行统计,比如升学率、平均绩点、就业率、平均收入、犯罪率等等。
如果问我从中有什么可供操作的建议,我会说:
持之以恒的介入幼儿到中学的教育中,也许是教育科目,也许是兴趣爱好,但必须介入,确认其非认知技能的获得,对于这些科目或项目本身的成就,则随缘就好。
放弃夏令营,假期不如去旅行。
我的中国旅游地图里面,一直依赖都是东部多,西部少,这次终于能把贵州补上了,主要还是暑假要跟CC一起出来旅行一趟。
高铁很方便,就是深圳北——广州南——贵阳北,合共五个多小时的车程。
下来后,导游带了去贵州省博物馆。虽然是省博,然而跟之前看过的湖南省博、浙江省博,档次相去甚远了。
主打的牌还是少数民族,毕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但针对每个少数民族的深入展现的还不够多,也没有把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变迁说清楚。比如古夜郎的历史跨度。
王阳明龙场悟道有碑拓展出,但总体来说没有太用心,当然了,阳明学派本身在修文县也有足够好的展览馆,对于名人,省博一般也挺难做的,毕竟学术等分歧大。可以做个特展,更深入地介绍一下。毕竟一般人到贵州也就在贵阳的可能性高一点。
贵州的历史渊源并不差,如果能把历朝的发展展示清楚明白,就很好了。btw:没看到孟获什么的。
第二天就开始了长途旅游大巴的旅行,到了平塘县,到天眼参观。看得出来,平塘县的旅游都是围绕天眼而展开了。旅行团给我们安排了当地最好的酒店(星辰天缘),步行登山参观天眼(没有讲解),酒店里的天眼负责人(副主任李奇生)做的讲座,晚上观星。FAST/天眼由于射电望远镜的要求,周围应尽量减少电磁设备的干扰,上山前是需要把所有电子产品寄存的。山倒不高,到顶之后,俯瞰天眼,确有十数个足球场的大小,然而白色的一个大锅,视觉上倒是把震撼感降低了。CC在我前面,一个人跑到观景台上去了,路上有黄道十二星座的台子,即使他看见魔羯座的,也不会特意去看。总的来说对天眼有点不以为然,没办法,我觉得他对于父母安排的一切都尚不能进入一个理解并欣赏的心态。一直等到《开学第一课》,在电视上看到他刚去过的地方出现在一个学校安排的节目上,才有一点惊喜。天眼上面没有手机和相机,只能付费给上面的拍照服务,25/张,对我来说,这是一辈子来一次的地方,是要拍个照留念的,只是,照片略渣,天眼照起来也霸气无存了。
李主任的讲座也就是大人听得进去,CC没到一半就开始发呆了……总的来说,选址、设计等各方面考虑的因素都说得很清楚,至于是否为高机密的项目,由于FAST为观测脉冲星信号的望远镜,跟军事和商业都没有关系,估计这也是负责人可以放心大胆给我们介绍的原因。另外,FAST没有多少外国人工作。
晚上酒店提供观星服务,在门口架了一台60倍的望远镜看木星,小孩子都排队去看,我也看了一眼,只有大一点的木星光斑,想想那些居然为排队看星而吵起来的略感不值。酒店里也都配有望远镜,指导老师上门调校,由于阳台角度不佳,看不到行星,只能看个远景慰藉一下。
第三天上午天文博物馆,下午去荔波漂流。
天文馆就在酒店旁边,退房之前过去看了两个小时,内容以天眼、太阳系、恒星生命周期等为主。小孩看得还是有点意思。进馆的雕像用的是屈原,从《天问》取义。
然后就离开平塘县,到荔波去了。
这个年龄的小孩都没怎么漂流过,第一次漂流自然是很兴奋的。晚上累了吃牛肉火锅。CC又被我教训了,因为点的东西吃不下,而且餐桌上无礼……感觉就是一天要教训一次。
第四天开始进山,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抓螃蟹、金狮洞、夜观虫、观星。
大巴离开了荔波县城,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开进了茂兰保护区。路上见到把车开到沟里面动弹不得的,心想还是跟团好,不用担心自驾的这些问题。
第一个点是螃蟹沟,下车就看见路上有大大千足虫在爬,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马陆。然后下水抓螃蟹,我运气不错,唯二的两只螃蟹都是我抓的,后来就放生掉了。
中午入住农家旅店,茂兰里面的各个村寨也都改成旅游服务为主了,以旅店和饭店为主。据说后面要封起来,把住民都外迁,旅游的人群由旅游中心统一集散。
下午去完全伸手不见五指的金狮洞去“探险”,可以带手电筒/头灯,发现地上都是铺好的石板路,但第一次去这些完全没有人造灯光的溶洞,还是很有感觉。临离开之前,溶洞壁上发现有荔波壁虎,赶紧拍了下来。在路上有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充当导师给小朋友介绍几种植物,有些好学的能记下来,但CC样子就是不好学。
晚上又是华农的导师带小朋友出来看虫子,主要是蝈蝈、蝗虫、蜘蛛、盲蛛、马陆、蛾子、蝴蝶,也是走之前在漏斗森林附近的岩石壁上看到了另一只的荔波壁虎。看完虫子把手电筒关掉,看了看天上的星星。
跟CC同来的小妹妹看虫子吓得不行了,晚上回去梦中都惊醒。
第五天上山徒步,下午跳水和抓鱼。
上山徒步大概2个半小时左右,由于远足的持续兴起,本来本地布依族也有上山的路线,改造成旅游项目,安全性也比较可靠。
下午到青龙潭去跳水,青龙涧一路上景色也是可圈可点。CC没有泳镜一开始不敢跳,后来看其他几个孩子都跳了,他就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跳了下去,第二次借了个泳镜,又跳了一次。然后就再也不敢下去了。我跳了三次。
之后就去稻田里抓鱼。说是抓鱼,其实稻田里的水不多,人走进去一会,水就变浑浊了,鱼儿没一会就要出来换气,这样就好抓很多。一个团大大小小下去,最后抓了20多条鱼上来。CC什么都抓不到,就在旁边给我加油。。。
第六天上午离开茂兰,经过荔波,前往高铁站。
说一下布依族,其实是明朝的汉族,清兵入关之后成了遗民,但又不愿意依清律,于是改名布依族(布衣),成为少数民族。家庭大堂上都会挂出自家祖籍何省的先祖旗牌。
回程是都匀东——广州南——深圳北,到家已经是夜里11点了。
这本书是为了凑单而买的,也想看看这些国外的数学普及读本,开拓一下少儿数学教学的思路。
书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多,而且教得也不够深入。倒是很多篇幅落在如何设计一些加强记忆公式的教具上,有点囧。
也发现连公式都有写错的地方。
无妨,还是看完了。参考书目及相关链接比书内容本身更有参考价值。
终于在暑期旅行的往返高铁上把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读完了。自从读傅高义的《日本第一》以来,一直对傅高义的著作很感兴趣,算是一种第三者的现代解析的角度去看待离我们如此近的东亚国家。
《日新》这本书主体部分虽然成书于六十年代,但一方面比较了战后二十年与战前日本的社会变化,比如传统的衰亡;另一方面,作者和他前妻在后面的数十年里面又有对日本的持续观察和记录,书中有部分概述,而日本第一又补充了相当多的内容;再有就是作为读者的中国人,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对日本的了解。这些知识互相对应,无疑补全了日本明治以来的社会/传统/追求上的变迁历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