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5年03月

自变量机器人

系友会组织了去自变量机器人参观,听了潜总两个小时的介绍和答疑。

大致印象:

1.自动驾驶和机器手之间的技术路线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动驾驶是避免接触,机器手是必须接触以产生触觉

2.硬件的技术瓶颈在:耐久度(这个在于投入),成本(这个在于落地场景)

3.摄像头在人脸位置以及机械臂上

4.项目训练通过更换场景、背景和光照,来验证模型的性能

5.具身智能手上动作和走路完全是不一样的模型,如果是室内,考虑不移动的做法,固定位置,如果是室外,可考虑轮式。双足是一种情感满足。(这是潜总的见解)

6.具身智能落地可以优先在2B或者2B2C的领域。

7.目前自变量是14B的模型大小,聚焦于通用模型+小训练集的方式持续升级,1分钟1M tokens。

8.未来的机械臂的要求:10个自由度以上、10K USD的成本再逐步降到10K RMB

9.这个行业软硬一体会比纯软有优势。

10.融资后还是投算力

潜总认为他们的竞争力在数据集的know-how上,比起某些大厂甚至有两个数量级上的效率优势。当然了,与会者很多是已经调研过不少机器人公司的,并不会说什么就信什么,相反,反而觉得每一家技术路线都千差万别,又各自信心满满……

潜总认为,现在具身智能的大模型相当于GPT-2,要达到GPT-3只需要不长的时间。

总的来说,钱进入得有点快,技术大佬们都会自我强化,这个特点我在不少人身上见过,这是资本对他们的要求,不得不如此。

杜塞尔多夫 EuroCIS 2025

想看看Euroshop有两年了,正好今年是EuroCIS,就安排来DUS一趟,顺便把Dusseldorf拼对了。

深圳和香港都没有直飞DUS的,这次安排了先深圳飞米兰,当天晚上米兰飞DUS,白天正好访问一下米兰的办公室。

到达米兰的时间太早,8点钟就从机场出来了,这时候办公室没人,去了也干等着,米兰的同事安排了一个B&B,吃了早餐洗个澡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感觉精神多了。

晚上坐的是Eurowings的飞机,据说是廉航,我担心箱子不让带上飞机(网页里是这么说的,网页里还说要自己打印登机牌,否则收费……),于是托运了。事实发现米兰机场的值机窗口(起飞前两个小时才开放,去早了也没有用)会打印登机牌(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买了托运行李额的原因)。而登机的时候,很多经济舱乘客也是拖着登机箱上机,没见有什么问题。

感觉要重新评估Eurowings了……

入住的是华为欧洲总部旁边的酒店Lindner Hotel Dusseldorf Seestern,房间很大,房价比五星低一点,不含早餐,早餐要额外收29€/人次。MiniBar的水都是收费的,附近也没有什么超市,所以我看过评价后,提前在机场买了水过去,发现MiniBar只比机场贵了0.5€……房间里有咖啡机,可以烧水喝,不过水是不开的,80度左右。

展会内容就不提了。

晚餐去了一次Meer Bar,当地很有名的餐吧,后面都坐满了,餐食也可以。

第二次晚餐去了中餐的火锅店,也OK。

最后一天晚餐,下雨,没约同事吃饭,就自行在酒店旁边的小餐馆吃了一个意面,喝个啤酒,自得其乐了。

在DUS前两天都是坐Taxi或者Uber来去,平均每次20€左右,因为城市小嘛。德国的出租车,奔驰的有,大众的也有。奔驰的司机(看上去是德国人)会按照里程表计价,大众的司机(有移民)问是否可以多收一点,比如向上取整,等。也许只是个例。

第三天体验了一下地铁,无人售票,自觉购票,但本地人基本上不买票,可能是有年卡?买一张3.x€的就可以坐几个小时地铁了。

跑dm买了半箱的保健品,看到有其他人(似乎是印度人和中东人)买,是几十几百件的采购量,看来德国产品世界闻名,工业水平依然保持在高位。

国王大道说不上很漂亮,但作为步行街+品牌店,也是值得游客一转的,末了去了莱茵河边的步道,有两三种宗教的教堂,一路步行过去,也帮人拍拍照。还是闻到一次大麻味。

离开的早上跑了一次莱茵河畔,天气有点冷,几度,但跑步和遛狗的人也是有的,打声招呼。

我对异地的旅行和出差感觉毫无陌生感了,一个地方,第一次见可能是新鲜,十分钟后,就跟日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