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3年10月

看古龙

其实古龙以前看得不多,那时候买书的话,总认为这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入手得很少。

然后都是借同学的看,于是便看不全,这很正常。

最近看了情人箭,情节上在今天看来,颇无聊的意味。展梦白不可能有什么不如意,加上萧王孙对他的关照过于明显了。

苏浅雪的塑造算是开了一个名妓影响江湖的坏头,于是有了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的林仙儿。可是那时代的读者就受这一套啊。

情人箭之后是七杀手。

然后我决定看完小李飞刀系列,因为除了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外,其他几部都没看过,你问我叶开和傅红雪,我只能说耳闻。

边城浪子,故意缺少了真正的背后大反派,仇恨才是故事的推动力。

上古秘史

看完了钟氏的上古秘史,有些社会学的意思,虽然作者更多的是在阐述其所理解的三皇五帝的演进过程。

比如部落联盟是如何向中央集权发展的。
贯穿小说的大洪水,首先摧毁了很多的固有部落,幸存的人不得不放下部落的观念,一同团结起来治水。这过程中便形成了一个有战斗力的集团,禹和他的手下。

等到舜禅让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什么好选的了,就是禹,禹当然也当仁不让,因为天下基本上是他治水而拯救的。

推测其他民族的洪水,亦同样使若干个部落得以凝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禹确实开辟了很多,比如划定九州,制定税贡,定九鼎,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

从西王母对这些圣君的关注可以看出,禹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在天庭日益集权的同时,地面上也对应出现集权政治。

禅让并不是那么和平和美好的,舜死后,其亲人相继投江,过世等,其实是迫害的一种形式罢了。至于封什么湘江神,那是编出来忽悠人民群众的。

弱水

这个题目一直趴在wp的草稿箱里面,我已经想不起当时是要写的是什么了。

今天是大年初八,我爷爷的生忌日。想起他在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一天,我们总会到他家跟他一起吃饭。

小时候让我休病假在家里,然后带我去圳博下去锻炼身体,我取了那长长的咸草来玩,那种才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后来工厂兴起,草织品再也没有市场了,于是咸草就不见了。咸草田都被改作了鱼塘,因为人口增长,对于养殖鱼有了需求,而鱼塘旁边则建了鸭棚,秋天采购鸭苗,灌几个月饲料,冬天宰了做腊鸭。羽毛绒毛则被收购来做鸭绒被。

当然了,腊鸭也是传统农副产品。海外华侨对腊鸭的需求还蛮大。

再后来,改善居住的需求以及工业的需求打败了传统农副产品。鱼塘消失了,鸭棚被集中在一起。农田也消失了,空出来的土地要么就是建住屋,要么就是厂房。

家乡的味道在变化,只是偶然才能想起,忆起。

点了发布,发现发布日期默认就是初建草稿的那一天。

其实今天是2021年2月19日了。。。

全城目击

早两周去影院看了全城目击,让人释怀的是,目前电影终于重新走进普罗大众,票价相对通胀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根据多年前的感觉,到影院消耗一两个小时,只需要几十块钱,你说一个公园恐怕都不止,或者洗个脚什么的。回家看盗版?折腾下载是钓丝才做的事情吧。

不过目前看来,影院放映前的广告又死灰复燃了,唉。

全城目击这电影看出国产电影在全方位的发展了,剧情还是表达手法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至于正能量与否,真有那么重要嘛。。。

郭富城还是太用力了,也许他现在不懂如何放松自己,又或者,这个检察官的角色,就是这么要求的么。

孙红雷则中规中矩,波澜不惊的。

神都龙王

徐克注定是那种按照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去拍电影的人。

看这个狄仁杰系列的电影,跟看过梁羽生之后看《七剑》,看过金庸之后看《笑傲江湖》一样,有些被颠覆的感觉,但是并不会毁三观。

我记得小时候听三国演义的说书,对人物的大致形象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了,这个时候,街机流行于中国,于是看到街机三国志,很faint,武将都变成暴力狂了。

同样的感觉,像是另一种文化,其实这种文化更多是人物设定和讲故事的方式。

徐克是希望把狄仁杰设定为了一个人世间能理解的天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等特质,然后就是对公义的执著,还有善。

一般的演义里面,狄仁杰的起点比较高,状元,李淳风的预言,这些为他步入权力中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徐克为了电影剧情,便让狄仁杰从大理寺的能吏做起,塑造一个办案的高手,是有现实需要的。而在中国,一个能吏或者整人的角色,能进入权力中心,最明显的有两个时代:武周朝(周兴,来俊臣)文革时代(四人帮)。

我相信香港人没有明显的文化割裂和阉割,他们的想象力仍然值得大陆去分析学习。

总的来说,神都龙王要比通天帝国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