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清华

梦回【】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和LH,Poppyer,Castor等人在清华的食堂里面吃麻辣烫,很温馨的校园生活。

想起当年,我们其实都不算宅,至少不会认为在宿舍里面吃方便面比去食堂吃小炒什么的更好,于是,无论是不是同一个宿舍,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机会还是很多。

清华的食堂还是很优秀,虽然大家多少都会对后勤有不满,但横向对比一下北京乃至全国各大高校,食堂质量和性价比,其实还是身在福中也感恩的。

梦醒的时候,想起一首粤语老歌的开头两句,很切合心境,晨跑的时候还哼了两句,不过,当我敲这几行字的时候,便想不起来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表面上看是可以支撑健康工作满50年的,可是知识爆炸的今天,能保证清明的思绪,随时能调起来的回忆,那本身就是20年前的能力了。

大学

清华一百一十周年庆礼的纪录片,几位导演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拍摄水平相当的高。

跟踪的几个清华人过去数年的生活历程,当然了,邱勇校长也很顺其自然的出现多次。

看完之后,感动是必须的,但凡有清华元素的电影,我都贡献票房了^_^《无问西东》,《我和我的祖国》。

只是现在国内舆论很奇葩,出现一些声音,说清华北大交大复旦等名校享受国家高补贴的同时,大多数为美国贡献精英。

这无疑是类似于上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萌芽段。

另一方面,清华等高校本身海量的毕业生也确实不可能有太高比例投入到那些大国重器的领域上,因为大学追求的是全方位发展,经济管理、人文学科、新闻传播等等专业都需要发展。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资本烘托,也让不少毕业生参与到一些道德层面并不是那么高尚的行业中去。

社会积怨于是找了这么个宣泄口。

前几年《无问西东》上映时,清华风光一时无两。这次《大学》上映,低调得很多,各地也就是校友会会组织观影。也有些风水轮流转的意味吧。

我看见对不上,就带CC和内人自己找影院看了。回头一看系友会的安排,又是讲话,又是集体唱歌,反而庆幸没有参加这个集体活动了。

清华为什么会有蒋方舟

回头看,当年为什么清华会降分招蒋方舟?

对于清华来说,一方面是不自信,另一方面,在亚洲其追逐的对象是HKU。

到2008年,清华攫取了中国高考的表表者已经有30年之久了,然而从理工大学再向综合型大学,从国内顶尖再到世界一流,整个努力过程很用力,但总是差那么一点。

2008年的QS排名,清华只有56名。

适逢可以自主招生了,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原本无法通过高考过滤器的多元化生源进来。

2008年,HKU的QS排名是26名,香港回归十年,HKU在中国和英语学术世界之间如鱼得水,大量的华人教授从海外,回到香港,要么是HKU,要么是HKUST,好不兴旺。

继续阅读

十年

在北京的时候,跟本科同学一起吃饭,不免提起10年前我们初到清华的情景。光阴似箭,转眼就是十年了。

清华变化很大很大。那时候的清华,南门外,还是破破烂烂的五道口,东门只在主楼前的一箭之地。现在五道口-东门一带无疑成为整个海淀的地王了。

校内也是日新月异,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开始,就一直大大的变化着。当然这也只是整个北京的缩影。更高更大更丑地发展着。

同学们都不再羞涩,该怎样活着就怎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