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polo

2020 欧洲杯

离上次俄罗斯世界杯隔了有三年了。

热度大幅下降,朋友圈出现关于欧洲杯的动态寥寥可数。各种文章都陆续总结过原因,有新生代(Z时代)选择过于多元化的原因,也有代沟的问题,老一辈球迷/伪球迷是电视时代的产物,啤酒也不是新生代的必然选项了。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转播权的垄断,旧的转播权模式令话语权掌握在主流电视媒体手中,比如CCTV,但目前来说,主流电视媒体不再能达到一个全面的覆盖,没能打造一种文化生态,比如电视——报纸(这个已经死了)——杂志(这个也死了)——自媒体(未经授权,可能被告侵权),让商业价值最大化。

生态的缺失,选择的多元,自媒体不感冒,于是欧洲杯遇冷就是理所当然了。

回到赛事本身,我在酒井BBS上重新参与了一次竞猜,真正的参与人只有三人……比起十一年前南非世界杯100多人的参与来说真是天差地别。也许,BBS的衰落只是比赛事遇冷更早更彻底一点而已。

竞猜的战绩也下降了一些。这是刨去没有参考价值的独中奖励。

标  题: [World Cup 2010]胜负竞猜积分榜(final)
发信站: 酒井BBS (Mon Jul 12 05:02:20 2010), 转信

荷兰 0:1 西班牙
   名次        ID          场次   比分  净胜球  胜负   加注   独中   积分
  2 (→)    Chee            63     14      4     14      0      5     69

2010年,64场我参与了63场,胜平负合计中了14+4+14=32场,比分中了14场。

标  题: [2021欧洲杯] 最终积分榜
发信站: 酒井BBS (Mon Jul 12 10:33:17 2021), 转信

======== 积分榜 ========

名次    Id              场次    比分    净胜球  胜负    加注    独中    积分
1       Chee             51       6       3      21       0      55     100

今年51场都参与了,胜平负合计中了6+3+21=30场,比分中了6场。

总的看来胜平负猜中比例高了,但猜中比分的场次则下降了很多。

事实上,即使是2010年,对各大联赛上活跃的各国球员,也只是很片面的认识而已。今年,则是,除了英格兰那几人,C罗,姆巴佩,格子,魔笛,莱万,真的是标准的伪球迷了。

大多数是通过近期战绩和FIFA排名直接估算结果,这样对猜胜平负还是可以做到接近60%的命中……

蓝玉

最近听覆雨翻云,才联想到蓝玉为什么最终都跟朱元璋不对付,璋是玉圭的一半,也是玉,朱就是红,而蓝玉则另一种相对,蓝色的玉。

前期有那么多功勋卓著的大臣还好,后期的话就明晃晃的跟老朱相映成趣了,就好像日和月一样,问题是,蓝玉你不配啊。

所以就杀身之祸了。

实施CBDC的三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政体想实施其CBDC了(对抗低利率环境下的现金交易本能)。

1.工具——支持开发相关应用,支持使用CBDC

2.分布设计——支持有中心、分布式的设计,满足现金交易需要

3.基础设施——中央政府和商业机构都需要投入,网络、存储、运算等,业务上就是注册、验证、大数据分析。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

最近在跟CC一起看这个去年发布的纪录片。制作得挺不错的。就是CC的问题有点多。

他还是阅读得少,逻辑链条上面缺少的环节又多,所以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回答他的问题。

对于战争的残酷性,生命的消亡,这些本身很强烈的感情刺激,也希望他能通感,不然的话,写作文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啊。

深圳中考总分及各科

开始关注中考的分数分配,以方便了解CC现在的成绩分布持续是否能支撑到中考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了。

语文120
数学100
英语100(听说25)
物理70
化学50
历史70
道法50
体育与健康50
总分610
深圳中考各科满分及总分

再简单算了下,假如语文、历史、道法只有90%的得分率,其他各科即使能拿到满分,也就不过是586,而深圳中学的分数线则是576,也就是考试犯小错的机会不会太多……

PWA

感觉还是后知后觉了,一直把关注点放在Low code/no code上,没留意PWA已经成为又一波趋势,摆脱应用市场束缚的趋势。

PWA:Progressive web app(s)

即点即下载即用的模式。

几个流行的框架,其实也就是前端框架,比如:

Angular.js

React.js

Vue.js

Ionic

Polymer

开发工具,避免从零写代码,比如:

Magento PWA Studio

ScandiPWA

Webpack

SuperPWA

Lighthouse

我想,工具逐渐成熟,也可以作为MineCraft那样的MetaVerse的构建平台吧?

PWA的特点:

  1. Secure contexts (HTTPS)
  2. Service workers API (a JS script that works on browser background and enables caching and push-notifications on mobile)
  3. A web manifest that provides details about an app such as author, name, icon, and other UX and UI information.

暑假又到了

自上次出差回来后,这两个月下班就回家了。不免对两个儿子的教育看重了一点。结合跟踪了一下小学和初中的内容,决定还是先对CC进行稍为加强一点的训练。

因为看他的成绩,小学都尚且不能保障到均分90以上,那么中考某些优质学校要求的得分率94%则有点困难了。

所以还是需要有的放矢的训练,避免时间都被水平一般的老师所占据。

学习小组

那是 小学时候的事情了,班主任是我邻居,一位读完高中然后到本村小学里来教语文的大哥哥。因为年轻,也有活力,于是就又做了我的班主任。

我们乡,算是大队,又分成几个生产队,冠名一村、三村、四村、五村。对,没有二村。你如果以为这数字是序数,那就错了。

我家所在生产队之所以叫四村,并不是因为排第四,而是,它是由四个坊组成的,每个坊20~50?户不等。其他一村就只有一个 大坊,三村三个,五村五个。所以,这不是序数,而是基数啊。

由于同班同学里,各个生产队的都有,班主任就想着,小孩回到家拼命看电视也不是办法,(那时候本乡电视已经很普及了,而且有集资搭设的天线,再拉线缆到各户里,都能看到TVB。)于是就要住得近的同学组成一些学习小组,组长(一般是成绩较好的)有责任拉动其他同学的作业、成绩等。

有点连坐的意思。

我和一对双胞胎分在一组,我成绩好,就当组长。不过他们一点都不care班主任的想法,“做完作业就借我抄“,学习小组变成名正言顺的抄作业。

他俩母亲生他们的时候过世了,父亲续了弦,平时在镇里面,家里只有他们祖母,象征性地管一下。于是就抓紧放学后的时间看电视。我在他家呆着,也迷上了看电视。

只是有一天,我奶奶在我家找不到我,就一路找到这同学家,发现我也在看电视,于是一脸黑地把我带回家。从此,学习小组就解散了。

我妈跟我说,解放后没多久,我爷爷就被抓去劳动改造了,我奶奶也找过关系动用过北京的资源去营救,时间都耗在那里了。于是几个孩子都没有很好地管教教育,于是一塌糊涂,只有我爸读了初中。

到了我们这一代,看我们兄弟是可以读书的,错过的就振作起来,希望能努力监督我们。

在小学里,奶奶也经常到学校去,看看有那些同学成绩好一点,又有那些同学成绩虽差但义气的,让我跟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我有时候想跟CC讲这个故事,可是总是开不出口,因为他应该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有老人对孙子的学习如此的上心。

决策链的问题

今天碰到一个颇无聊的事情,之前有个产品团队的logo,想让我帮他们拍板,于是我让UI重新设计了几版,然后选择了一个。

末了给团队看,有人提出比较尖锐的反对,于是负责人过来跟我说,不能用了。

早知如此,又何必将(名义上的)决策权外放出来。

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谁能相信这个团队真的愿意使用专业的意见?关键决策节点就丢失了。

No man’s land

无主之地

01年的电影了,估计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看过。就是《文明的冲突》背景下的故事。

结合现在对当时的复盘来看,欧元区起来,美国在鼓动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不肯,于是内战,那时候法国还是密特朗呢,希望能和平。

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美英法德的为主。

维和上一个现场事情的决策链非常长,媒体则唯恐拍不到冲突的场面。

最后,双方三个现场的士兵都死掉了。

什么都没有改变,除了死亡。

无奈的故事,无可奈何的,直到今天,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等等名城都依旧沧桑。时光失去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