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

5、6月份把这本小书看完了,就是一个英伦的书店职员(们)和一个美国纽约的买书人之间的书信来往,故事很美好,战后一段时期,英伦的普遍生活水准并不高,美国人给他们邮去了一些有价值的食品营养品之类,然后发展起了友谊。

这次出差,一个常居伦敦的中国同事陪我们在西班牙和希腊,然而她说,英国人普遍冷漠,而且不会接别人话语中传递过来的的善意和有趣,场面冷却是常事了。

所以,书信集也是看看,要获得对方好感,真的是要有雪中送炭的契机。

欧洲行的巴黎

这次欧洲形成是巴黎入境转机米兰–热那亚–米兰–马德里–雅典–巴黎–回国。

回国前在巴黎呆了一天半的时间,印象比其他几个城市深刻,倒着说说。

约了大伟,高中同学,清华热能系,他在法国居住了20多年,已入籍。

13日晚接上我们,简单晚饭后,步行了八公里,把老巴黎的一半都转了个遍。印象最深刻的是卢浮宫,那时候已经日落了,所以也不会想着进去。卢浮宫规模很大,就博物馆而言,是大都会的两倍左右的体积吧,难以想象藏品怎么填满的。

卢浮宫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虽然在深圳世界之窗有见过仿品,有了心理预期,但初次见到真迹,还是不由得佩服大师的破除旧俗的魄力。真正的建筑艺术在诞生之后竟可以像平平无奇一样让社会所接受,以为天地之间本应该就有此设计。

金字塔边的广场,同行的同事说感觉到有黑人快速向她身后靠近,估计是看上她的包包,所以她反应过来就加速向我们靠了过来,避免了无端的消耗。

然后沿着塞纳河畔,到圣母院,莎士比亚书店,再转回右岸,看了一下有名的gay吧,拍照留念。再转到蓬皮杜中心,加上旁边的斯特拉文斯基喷泉,这地方一看就是后现代的所爱。

天有小雨,陆续走走停停到巴黎歌剧院,只是墙壁被大幅海报所遮盖。

转回卢浮宫,天边尚有一丝亮光,这时候已经接近11点了。

第二天上午有法国国庆的阅兵式,我们在香榭丽舍大道附近看人,最后只看了几轮的飞机飞过。下午,大伟又带我们到蒙马特高地和圣心大教堂,之后去了凡尔赛宫,晚上回到拉丁区的卢森堡宫公园,再转到先贤祠后面的酒吧看欧洲杯决赛。

看完后路经先贤祠,好多年轻人在台阶上聚集,要看着埃菲尔铁塔,等待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的焰火和灯光秀,我们在车上经过桥边和卢浮宫广场,也很多人聚集,在等待焰火。

让我想起,当年在东操看流星雨的场景,以及99年国庆游行在二环内聚集的场景,年轻,无忧无虑,可以不睡觉的长夜。

巴黎也是到场都是中古到近代的建筑,不胜其烦地在墙壁上修着各种雕像,当然了,每个街头,都有可能会出现有雕像,我开着地图软件,一边走一边及时知道这是谁。

贞德在法国的地位还是挺高,除了在街头看到有贞德的雕像,也有用她名字命名的区域。

另外最大的还是查理曼大帝,圣母院旁边立着他的铜像,铜绿已经蓝绿色,不怀疑指环王里面的戒灵之王就是用这个像做的原型。

路过难民区域,多是叙利亚的,我们开车经过还算是安全的吧。

这是第二次在巴黎,距离15年过来参加卡展已经近9年了,那时候有恐袭,很多景点都不开放,只有巴黎圣母院不屑于畏惧,仍让游客进入。时至今日,圣母院被火烧了一次,也只好持续在维修。全球经济下行,失去的和被破坏的,不知道能否等到修复的一天。也许,在人类历史看来,这并不重要。

在线

王坚博士当年的对阿里云的总结之作。

主题还是互联网、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特性。但里面的其他一些内容也打脸了,比如YunOS,被Android封杀后就消失在公众眼里,时至今日,特定领域内的操作系统门槛也不算高,所以YunOS没有成功——没有公众认可,没有规模化。

另一点有质疑的是数据,现在数据的时效性已经很明显了,过时数据价值衰减得厉害。另外没有考虑的是数据的存储成本,如果不用来运算、数据挖掘出有效益的地方,还不如不存储。

这也是我一直抵制无端收集IoT数据的理由,单点动辄过T的IoT数据,每保存一个月都是消耗。很美,但不经济环保。

不过《在线》总的思想是对的,把脱机的思维refresh一次,好好重新设计在线时的使用以及如何产生不一样的价值。

AI小摘录

AI如果对标人脑的话,可参考人脑的神经元数量:850亿,同样地,GPT3的参数量是175B,两倍于人脑神经元数量。

于是后面再累加参数量意义就不大了。相反,应遵循“小即是大”的原则,针对特点领域做小模型。

目前再吹嘘更大参数可能是资本的炒作需要。

AI落地方面,需要业务专家,他们可以指出问题的关键。

数据的贬值速度相当快,避免持有容易变质的数据而不及时利用。


数字化转型中,AI/算法/软件的战略投入,如果被公司层面认为是IT cost,将是一种失败的信号。

AI的发展趋势:检索–>搜索–>探索

AI的真正意义是释放生产力,让人类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操作上。

来自参加某商学院的的课程时的一些摘录。

Noam Chomsky的制造共识

《Manufacturing Consent》副标题是“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花了几个月断续看完,电子版是扫描后OCR的,识别出错的地方挺多,不过还是看完了。

大多数是美国战后,是60~80年代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或帮助政治代理人的案例,还有就是对苏东阵营的攻击,最后大篇幅讲了印支的战争,包括越战、红色高棉等。

反人道方面的案例触目惊心,关注的焦点还是,为什么有些会被媒体引用,而另一些被选择性忽视。

学到一个叫“unworthy victim”,虽然你的遭遇很惨,但不符合媒体价值(媒体背后的势力或政治立场),所以没有报道的价值。

红色高棉的经过很值得再深入,邓和里根的同盟,为了避免越南进一步壮大欺凌周边,无论中美,还是现东盟的其他国家,政治上都选择支持红色高棉。

波尔布特的操作惨无人道,这种外部的支持也助长了他?

不过总结的时候有一句,红色高棉的惨状,是有利于美国社会治愈越战综合征的。潜台词是:虽然美国投入越战,给那片地方带来灾难,但美国人退出后,还不是更惨。

Chomsky是一个支持言论自由的左派。

AI 对于 解放企业家思想、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帮助

选kimi的答案吧,我比较赞赏的是我标注颜色的部分: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力量,对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展示了AI如何解放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

  1. 自动化日常任务: AI可以自动化许多重复性高、耗时的任务,如数据录入、客户服务和财务报告等。这使企业家能够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战略规划和创新活动中。
  2. 数据分析和洞察: AI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远超人类,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模式和趋势。这为企业家提供了更深入的市场洞察,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AI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定制化服务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为企业家开辟了新的市场机会。
  4. 风险管理: AI在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家识别潜在的商业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这降低了创业失败的风险,鼓励了更多的创新尝试。
  5. 创新加速器: AI可以作为创新的加速器,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快速迭代和优化产品设计。这大大缩短了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时间,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6. 跨界融合: AI促进了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融合,为企业家提供了跨界创新的机会。例如,AI与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的结合,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7. 资源优化配置: AI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能力,如供应链管理和能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创新活动。
  8. 智能助手: AI作为智能助手,可以协助企业家进行项目管理、日程安排和会议记录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AI助手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家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9.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AI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家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通过与AI的互动,企业家可以更快地获取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10. 开放创新平台: AI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开放创新平台的建立,企业家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与全球的开发者、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总之,AI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解放企业家精神和推动创新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脉脉的未来

周末把脉脉上的账号注销了,因为偶尔上去看都是搜不到/找不到想要的信息,倒是一些不会有交集的人发的好友邀请。这一点上看,脉脉对于个体的用户体验上确实不如LinkedIn,虽然LI也不算好吧。

然后搜了一下脉脉近期的经营情况,裁员过后应该是安全区,但毕竟不具备招聘基因,在国内还是比较艰难的转型。

AppStore的商务区,已经掉到29名,前面还有好几个专业的招聘App。

职场群的聊天记录搜一下脉脉,虽然一直都有提及,但还是各种爆料消息,定位已然如此,要转型是难上加难。

我是觉得lfan并不适合做商业决策,翻一下过去十年的公开发言,有很多是活在自己建立的逻辑里面,让人反驳不起来(或者别人不屑于反驳,资本喜欢你就行),但一运作,就不是那么回事。

18年60周年系庆的时候,脉脉还赞助过,当时见到lfan和pollux,感觉他们一切都很顺利,而其时,领英赤兔已经认败,supercomet也离开了。

在我看来,脉脉是需要修正一个中长期的定位了,依此定位,职言之类的叫好不叫座的模块,需要做出调整。

总结几点:

1.to C和to B很难兼容,to C做用户,to B做收入,

2.无论社交还是招聘,想象空间已经不大,创始人身上的技术标签已经不再吸引资本

3.除了裁员外,对固有的思维需要进一步断舍离

The little black dress

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在用MSN,有MSN Space的玩意,类似于个人blog,也相当于今天的微信朋友圈。有个移民新加坡的朋友,发了一篇,文字是“没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没有未来”。

当时觉得这表达很酷,就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回答是时尚界的说法。

然后我一直不知道英文原文怎么说……

最近又想起来这个,google上搜索,也很难得到表述,倒是中文的句子在一些老的时尚文章中还能看到。

这周搜了一下,终于在淘宝上买到了01年出版的《The Little Black Dress》,序言里面就有这句话,作者Didier Ludot是仿Coco Chanel说的:

…… a woman who doesn't wear a little black dress is a woman without a future. [Mademoisele Chanel's maxim: A woman who doesn't wear perfume is a woman without a future.]

虽然中译不大符合原文,但 没有xxx就没有XXX,这样的说法在中文中更能引起情绪。

说回小黑裙和香水,我认同小黑裙的作用多过香水,因为中国女性用香水的比例其实不高,而随着淘宝的发达,拥有小黑裙还是挺容易做到的。。

5月美国行

跟去年的由头一样,到芝加哥参加NRA,然后到Jacksonville的PAX office,之后增加了奥兰多之行,再到纽约,纽约期间到费城附近一趟,之后从纽约回国。

NRA的见闻大致相若,但展会热烈气氛稍逊去年,赠品质量也低了一点,中国国内过去的访客也少了。也许疫情过后的第二年,很多事情陆续恢复常态。

坐的是国泰从香港飞芝加哥的航班,经济舱内还有一个中学生的团,似乎是参加一个智力竞赛的活动,好不活跃。

我们在芝加哥入住的是一家老牌酒店Palmer House Hilton,古色古香,大堂低调而奢华,美中不足是房间即使离电梯有十几米的距离,还是整夜能听到电梯运作时的声音。好在带了降噪耳机,加上要倒时差,所以并不是太难受。

另外酒店离密歇根湖比较近,早起看了日出,黄昏前又看了华灯初上的风城。相当美的芝加哥。有一天的早上,起来去湖边跑步,结果碰到本地的一场半程马拉松,考虑混进去,结果闻到一股大麻味,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几个人往反方向跑步去了。

出了展会之外,另一收获是离开前赶去科学和工业博物馆,看了一下各种飞机,以及现存的唯一一部U-boat潜艇。

这是二战期间唯一一艘被俘虏的潜艇,因为潜艇一般的结局是被击沉。美国人在非洲西海岸附近俘虏了这条U505,最后把它拖到五大湖,放到芝加哥这家博物馆里。想想中国军博还是以陆军缴获的对方军旗为主,美国人这一手真是不一样。

另外看得有点小感动的是莱特兄弟的飞机,旁边的表述是:The First Flight / Dawn of the aviation age. 想想我们乘坐国际航班来到半个地球以外的这里,一切的起点正是这些开创性的大工程师。

然后就去了Jacksonville。

在Jacksonville Beach又看了一回大西洋日出。

隔天后同事开车,我们到奥兰多去。

奥兰多当晚有一次Starlink的发射,吃晚饭后赶过去,只远远地看见火箭升空了,好歹还算是看见了。^_^

第二天进了某知名园区看设备的现场情况。

第三天去了KIA中心,魔术的主场,不过当天没有魔术的比赛,有一场室内橄榄球联赛,美帝的比赛现场氛围不错,虽然票价不高,但该有的环节都有,跟NBA也差不了非常多,只是比赛的水平确实是二级联赛水平。

KIA中心内部的商店也很多,餐饮和球队附属/纪念品等。这是去年看了芝加哥联合中心球馆之外,第二次参观NBA球馆。

然后就飞去了纽约,住在靠航母无畏号较近的酒店。但出来转悠的时候发现有NYPD的警车把路拦住了。后来才发现,无畏号旁边还有一条现役的两栖攻击舰(Bataan号),早上起来跑步的时候,GPS被干扰到老远老远……

本来在曼哈顿还想去转转麦迪逊广场花园,也就是Nicks主场,但别的安排错过了,只好等下一次。

第二次溜达曼哈顿,也陆陆续续熟悉了,包括大麻味。临走前跟Song师姐吃了个早餐,她说,虽然曼哈顿流浪汉多,但不足为惧,因为他们吃不饱又常吸大麻,所以体力上不会构成什么威胁,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等地铁的时候,小心变态从后面推你。

逛了一下曼哈顿最大的书店(包括旧书)Strand Book Store。确实很大,不过英文之外的外文书籍还是比较少,但要搜旧书的话,这家店真的很大,上下三层。

考虑到价格其实不如孔夫子,行李拉起来也重,就没买什么书了。

Trader Joe’s也买了不少土特产,曼哈顿这家超市生意超好,几十人排队结账,也许物优价廉始终是零售业的真谛吧。什么自动化支付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中央公园、Cooper Hewitt艺术博物馆等等。

这次美国之行总的来说更轻松了一点,不过还是以商务游客的心态来感受。

你乜柯里啊

TVB的港产片里面,会有这样的话,“你乜koli啊?”

今天想想,应该是”Qualified”之类的单词,你有什么资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