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Reading…………

先有以色列还是先有巴勒斯坦

Quora上看到一个回答,摘抄一下:

这片土地最初被称为朱迪亚(Judea)王国,国民就是犹太人了。几代的国王,先是扫罗王(Saul),然后是大卫王(David),然后是所罗门王(Solomon)领导的。到了所罗门王的儿子统治时,朱迪亚王国分裂成两个王国,其中一个叫做以色列(另一个叫犹太国)。

罗马帝国崛起后,征服了这些犹太国家,并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犹太人的第二次起义发生在公元135年。罗马人镇压起义后,他们流放了很多的犹太人,把他们带到罗马当奴隶,彻底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有点犁庭扫穴的感觉。

但是,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并返回以色列的想法已经深深扎根于犹太文化传承之中。

巴勒斯坦人在拜占庭时期,从阿拉伯西北部迁移到黎凡特。他们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近1800年。

文心雕龙

看的是精选的版本。文学史上很有地位的文学评论的书。

写诗的写赋的写各种文体的,文体的变迁,修辞手法的变化,辞藻的使用,等等。

只是刘勰是南朝人,最多也评论到东晋而已。

人生海海

出差回来把这本书看完了。

从人生变幻多端的角度看,这本书写得相当有层次,虽然大多数的故事只发生在村里,然而持续数十年的历史,战争和地点的变换,不同人物的各自叙述。让故事一层层铺开。

结尾,上校的最终伴侣的故事的插入则略显生硬,也许作者需要这个角色来把真相铺垫完整,同时又补上了“我”的故事。

主角略显多了,但这也恰是人生海海的意义所在?

关于小瞎子,川岛芳子,那个和上校竞争位置的主任,还有摸黑爬到女护士那里的人,这些恶意无处不在,或大或小,大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都经历创伤的话,大多数人都并不会幸福一生。

人生海海,能打个4星半。

THUG

出差前看完了THUG,全名是The Hate U Give。

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你所给予的仇恨,然后就造就了暴徒(thug)。

第一人称的叙述,女主是一个黑人社区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父亲有过黑社会背景而入过狱,女主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他的母亲又与另一位黑社会老大结合。

女主的舅舅虽是黑人,但是是一个警察,并努力让女主一家脱离黑人社区。所以让女主读上了另一个区的优质中学,黑人学生在其中是少数派,但女主也有两个不错的同性朋友,一个白人一个华人,还有一个家庭相当优越的白人男朋友。

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故事从一个社区party开始,女主和青梅竹马的黑人男生在party里,突然发生枪击案,于是男生带她驱车离开,在另一个街道上被警察拦下来,警察怀疑男生想取出武器,就开枪打死了他。

自此女主一直活在自责中,经历了社区暴动、校园歧视等等事件后,她选择站出来,指出事情的真相。然而大陪审团经历数十日后,依然判决警察无罪。

女主最后也参与了示威,但真正给她带来人身安全威胁的却是黑人帮会,最后,她们家和社区邻居团结一起,指证帮会的罪行。

继续阅读

城南旧事

周末翻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第一人称口吻,讲的是民国期间,北京城南的生活。

作者后来去了台湾,成了教授。

城南的几个旧事,基本上都带着哀伤和无奈,旧社会的种种陋习,感情上的纠葛,不同阶层的烦恼,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等等。

因为社会福利保障不到位,把同样的内容,改为在美国、印度或者埃及,我想也是可以阅读的。

只是,把城南旧事归到儿童文学里面,有点牵强。

随便搜了一下网上对城南旧闻的评价,发现读者最深刻的是英子爸爸想着出轨兰姨娘未遂……

一时一地,那时候会觉得纳妾稀松平常,毕竟这也是自己找上门求收留的。不过,废除陋习还是要从开始新生代开始,英子从小收到的是新式教育,自然对这类事情有本能上的抵触,所以就先于她母亲警觉,并撮合了一对,坏了她父亲的好事。

邂逅

路上在喜马拉雅上听诗经,说到《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才知道原来邂逅这个双音语素也有这么久的历史了,应该是西周就有了,民间也许流传的更早。

嘴上用粤语念念,发现这个的来源有可能是:

两人认识但不熟悉,或者不认识,但一定是看对眼的,于是有了特别温馨愉悦的打招呼的方式。

Hi,那么巧啊!

Hoo,你也在这里啊?

邂逅的粤语发音Haai5/6 Hao6

应该是一种欢乐的打招呼的声音,演变成不期而遇见愉悦的人。

可听张学友的《只想一生跟你走》

另外,香港以前有个阳光柠檬茶的广告,也是对营造邂逅的小心机的表达。

澄𬬮磨铰叉烧包

这是广府文化里面的石头剪刀布的说法,头两个字发音“情寻”,石头剪刀布简称“情寻剪”。

澄是五代南汉的宦官龚澄枢,𬬮是南汉后主刘𬬮。

一个奸恶,一个昏庸,把广东治得乱七八糟。赵宋派潘美统一南汉后,龚澄枢被斩,刘𬬮则成亡国之君。

澄𬬮被用于石头剪刀布的俗语中,应该是体现民间对其深恶痛绝。

但也不排除是一种文化统治的方式,让粤人不用忘记他们,但一直记住他们的坏,映衬宋朝天子的好。

儒林外史

在上下班的途中,听喜马拉雅,把儒林外史听完了。整体上是波澜不惊,平淡如水的故事集。

难怪说书的也说,小时候看不懂,随着平淡的生活逐渐累积,人情世故看得多,才逐字逐句懂了儒林外史。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大可能成为那些封侯拜相的主角,换今天就是,即使是Top 2毕业,一个系一个年级里面,去敲钟的也只是寥寥数人而已。

大多数人还是在或平淡或奔波,岁月如来往的车水马龙,如进进出出的高铁和飞机,最后各种形式在脸上,在生活中留下痕迹。

有些是迫于生计,又有些是坚守原则,谁又能看不起谁。

看完书,会觉得,啊?这种人也能在《史》中留名留故事?这反而是吴敬梓真实的地方,是的,就是要为他所认识的人他所知道的平淡的故事留下一笔。

仿如初见

上周六见到了伟伦,我小时候的邻居,以及学前班的同学,上小学之前最好的朋友。

说起来已经是。。。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虽然相隔也不算远,我也知道他一直在深圳。但直到今年才联系上,见上一面。

说起来记事后的共同回忆,虽然非常少,但儿时那种纯朴的感情确实留在心中,如清泉一般渗出。

还记得学前班结束后的暑假,那时候我们家已经在圳博下承包了一块地,开始种些作物和果树。有一天快天黑时回家,经过伟伦家,妈妈告诉我,伟伦已经搬走了(到镇里去),平时见不到了。

那时候还小,当时也没有很伤心,倒是几年前我姑姑出嫁的时候我哭了一路……后来陆续大一点的时候,在村里溜达,经过他们家的房子,以及另一个种了很多菜和花的宅基地的时候,总是想起还有这位好朋友。

在后面就偶然见一两次了。都是过年的时候,他们回村里走亲戚。

各自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毕业都到了深圳,然而如今才又见面。

想起《暗恋*桃花源》里面的台词:

我们就算在上海没有认识,在十年之后,我们在……在汉口也会认识!如果十年之后在汉口没有认识,那么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后在……在海外也会认识!我们一定会认识的!

妈阁是座城

睡前看完了《妈阁是座城》,这是第一次看严歌苓。

故事是有的,时间则通过梅晓鸥回忆的方式跨了三代人。

我怀疑严歌苓一开始是没想让段凯文彻底堕落的,结果写着写着,就让木匠史奇澜做回一个艺术家,建筑师则彻底完蛋了,从人格到家庭再到黑白两个社会里。

赌场真是非常强大的诱惑,有赚钱的能力,但无智慧的人,有钱没钱都容易深陷其中。

家里早十多年也有人经常输钱在上面,总是认为自己能赢回来,泥足了。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性死亡,主要在家里,宁愿养一个废人,也不愿意养一个赌徒,因而不会有人再有钱去赌博了。

说回小说,梅晓鸥最终悟到,她不应纠结于赌场当叠码仔,这样在报复她第一个男人的同时,其实也引入了更多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三亚酒店里,段的太太对梅的当众斥责,说得非常符合公众对这个行业的恶感,至少是明面上的恶感。

放下就是解脱了。离开妈阁就是救赎了。

此处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