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Reading…………

疫情至今,读完了三本书

《原则》,之前写过一些读后了。

《创新者的窘境》,读得有点晚了,对行业深入认知之后就应该读了,理解了很多变迁的缘由和决策的依据。虽然有些决策是处于保守位置作出的,但是也是资本的短视和现代优质管理的必然方向。

如何参与一次彻底的破坏性的创新,也许会成为我未来的选择依据,以体验一下颠覆潮流的起与末。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维格的经典,虽然上面所说的人既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有一些略低知名度的,比如马赛曲的作者,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总的来说,茨维格的文笔很好,流畅而又优美,足以让人很轻松而愉快地读完。

列夫托尔斯泰的那一章,我对这位巨匠当时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认识,之前也就是看了一下《巨人三传》,感觉很厉害,圣雄甘地的精神导师。现在看来,托尔斯泰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一座丰碑,全球青年崇拜的超级人文偶像。

又打开了一本《帝国轶事》,不知道疫情会不会持续到书都看完了。

二十世纪开篇

一上来美伊局势就给了个surprise。大多数人之前都不认识Soleimani,这下就全世界都认识了,只是他已经被美国打死了。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直到乌克兰航空的飞机上的加拿大人因为伊朗的误射而死掉。

伊朗驻华使馆和美国驻华使馆在微博上隔空开炮,让天朝民众有了回到了天朝上国的时代的幻觉。番邦在求天可汗主持公道?

继续阅读

如何避免机器统治人

上周饭局上聊到这个话题。AI的大发展无疑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担忧,机器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各种封闭领域上战胜了人类。

以前我们说机器无法超越人类,说的是意识无法产生,然而,我们现在对生物体的理解,所谓快乐和悲伤,平静和恐惧,均是一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值而已。代入到机器中,可能是某些变量(其源头是其他的环境变量?)也就是说,训练得当或者设计得当,类似的情感(或者的超越情感)也会同样出现。

既然七情六欲都有相应的模型,意识还差多少?

我们说文明的载体是记忆(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这一点上,机器对记忆的保存比我们强大太多了。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人类也陆续会被机器所替代,虽然机器做的只是抽象和模仿,但已足够强大。

人类真正的优势是什么?

碳基生物千百年来的进化框架。由于硅基生物(姑且称为生物)是设计出来的,从先天上,就不是以生存竞争为目的的。这意味着,牺牲环境熵增,成就个体熵减的做法并不成为其进化的背景。硅基生物早期的进化必须依赖于人类的参与,也就是说,事实上就是人类竞争的结果才早就了硅基生物的演进。

由于没有赋予硅基生物一个最最基本的生存任务,而这个生存任务又是自然进化而得来的(自私的基因或者遗传上的优势),硅基生物的演进属于外界选择性的进化,生存任务并不是选择的条件(之一),除了故意做这样的实验,人类目前也不会无聊到浪费资源去培养机器自我进化。

电脑病毒则不属此例。所以电脑病毒进化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也跟自然界中的病毒类似了。或者这么说,有自我复制(繁衍)能力而且可以自我进化的硅基生物在大的范围内的选择进化优势将不如那些没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相反,人类会扼杀这些病毒式的硅基生物——因为浪费资源。

另外,进化的另一个要求,是要有足够的族群规模和资源。

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就好像食物不足,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就别想着去生小孩了。硅基生物同样如此,大型的AI体如果要自我复制,则需要提供同等的硬件载体,虽然摩尔定律存在,但同时Intel定律也存在,大型AI的人工选择会导致他自身就占用了硬件资源的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剩下的资源不足以孕育新的作为生存竞争的AI对象。

硅基生物族群规模则可以在互联网上出现。基础通讯令硅基生物以交流为主,可能将之视为一个统一的大AI更合适,这样强则强矣,同样是没有生存要求。

……

因为进化框架是人类的优势,所以失去进化框架可能会导致机器统治人。

这就是我开始倾向于不要追求人类永生技术的理由。

2019阅读清单

实体书部分:

见图(还没拍)

自私的基因:终于完成阅读了,关于进化论和基因行为的解释,就跟个锤子一样,对于生活中的文化内卷现象也可以逐个当成钉子去敲。对于各种冲突和行为的互不理解,就看成是文化隔离的特征(类比生殖隔离)。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的毒舌有所体现,有些萌芽的理论在后面的时代里陆续有延伸。

太平天国:史景迁的文笔不错,所用的材料来源是各种传教士、商人和航海家,角度会跟国内学者写的有一定差别。

双螺旋的故事:从科学家的角度看,追逐一个领域的成功,不同的团队之间其实也是互相防备的。

日本的新中产阶级:还是可以代入中国目前的社会变迁。值得一读。另外一点是,日本已经完全进入现代社会甚至后现代社会,像上一个二十年代的书,比如《菊与刀》,基本上对当今不具备什么参考意义。

数学星球+数学本来很简单:这是为了在辅导CC数学的时候寻找其他的视角而做的补充阅读(我跟他一起看)。知识含量一般,就当进阶阅读。

告别皇帝的中国:十年前的访谈录,关于辛亥百年,对历史的多方观点都有,也有各种洗白的观点。估计未来几年会不会有关于建党百年的多方观点可以开放讨论。

原则:Ray Dalio的工作原则的整理,出于对桥水的好奇而进行的阅读。还没看完。总的来说大部分原则还是高度依赖于工作团队/个人的素质。至于是否能应用上则有文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很多是无法弥合的。

电子书:

妙法莲华经:随喜。

Portable MBA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穿越债务危机:在长周期看来,一般人、机构、政府都过于短视,而且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乐意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补了几本金庸的小说

终于补完书剑恩仇录

原来余鱼同不是叛徒,一直错怪他了。

陈家洛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了,这手牌打得可不怎么样。

张召重和七剑里面的楚昭南人设很相似,不知道谁参考谁了。

红花会的当家们有勇无谋的是在居多,很难展开大的局面和朝廷对抗,而清廷的文官系统已非常完善,武官系统又能给予足够的利益吸引汉人充当鹰犬和打手。

至于乾隆身世云云,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汉族民间的精神胜利法:满人取了汉人江山又如何,最后还是汉人血统当了皇帝。

告别皇帝的中国

断续读完了这本书,比想象中的要好。

一本采访录,对象是各地的近代史研究学者。有为慈禧和晚清叫好的,也有假设立宪派能跑赢革命派的,也有说北洋的成绩,贬低同盟会的,也有赞扬孙中山,说现今的成功无不遵循着孙氏的路线……不一而足。

近十年翻案成风,似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有多么的不值。

宪法的效力来源于清帝逊位诏书和临时约法的说法,这是宪法方面的学者说的。

革命已成为中性的词汇,相应地,反革命也是中性的。

革命还有非暴力的革命……

法国的大革命令法国至今仍然经常处于暴力政治的漩涡中。英国的光荣革命倒是只死了一个。

值得一读,就是怕精神分裂了。

技术论坛的分析获取趋势

今天读完一篇paper。

《Toward Empirically Investigating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iOS Developers on Stack Overflow》

其工作是通过对Stack Overflow上的iOS开发相关的主题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iOS各个开发工具、子领域上对一些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视程度、难度、关注等。

结果是,可用性最高,其次是可靠性,最弱的是性能和可移植性,而可维护性根本不重要。

继续阅读

Heckman的研究

读完了James Heckman的paper《Fostering-and-Measuring-Skills-Improving-Cognitive-and-Non-Cognitive-Skills-to-Promote-Lifetime-Success》,总结一下。

理论将人的技能分为两类,分别是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

其中认知技能又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旦习得则固化,而流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衰老而变化,比如记忆力。

认知技能不在该论文中进行讨论。

Heckman关注的是非认知技能,用流行的Big Five概括,非认知技能在当前的语境中有如下的表达:

对经验的开放性、责任性、外向、合作能力、情绪稳定。

  • 非认知技能的培养越早越好,非认知技能作为一种基础技能可提升技能(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的投资回报率。(我想到的是顺产是不是也是一种非认知技能的学习途径……)
  • 认知技能的有效习得方式很多,但学习效率上是受非认知技能的影响。
  • 非认知技能的培养过程源于:家校的持续沟通、一些持续的仪式类的课程(本身是学习基础知识的,比如数学、文学等)、注重纪律和道德培养的宗教型学校,等等。
  • 青年职业训练的重要性在于弥补了非认知技能的训练,使其可以为劳工市场而使用,提高就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非认知技能: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纪律、毅力等等。
  • 目前学校不注重非认知技能的训练,非认知技能需要家校同时加强,列举得很多有效的programme都是家校合作,持续覆盖完整的2年以上。(夏令营在这个角度看,除了开拓视野之外,对非认知技能基本上没有用)
  • 家庭需要超出抚养子女的范围,刻意培养其非认知技能。
  • 糖果激励长期来看是负面的,无用的,而且效果容易缺失。

另外Heckman从paper中评点了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上的弱势,过于依赖问卷/自评来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1.对于问题和词句的理解性偏差,2.答卷人主观偏差。

Heckman参考的programme及其跟踪,更多的选择客观数据进行统计,比如升学率、平均绩点、就业率、平均收入、犯罪率等等。

如果问我从中有什么可供操作的建议,我会说:

持之以恒的介入幼儿到中学的教育中,也许是教育科目,也许是兴趣爱好,但必须介入,确认其非认知技能的获得,对于这些科目或项目本身的成就,则随缘就好。

放弃夏令营,假期不如去旅行。

数学本来很简单

这本书是为了凑单而买的,也想看看这些国外的数学普及读本,开拓一下少儿数学教学的思路。

书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多,而且教得也不够深入。倒是很多篇幅落在如何设计一些加强记忆公式的教具上,有点囧。

也发现连公式都有写错的地方。

无妨,还是看完了。参考书目及相关链接比书内容本身更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