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场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扫盲性质的,听了几个讲座后,大概知道联邦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了。
杨强是港科大的教授,微众银行的高管。他对联邦学习的介绍还是很清晰的: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8/hBACeSbAY8PIOcbh.html
联邦学习的背景是1.数据的来源碎片化,且难以标准化,2.数据的合规性要求限制了中央处理。
继续阅读这个专场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扫盲性质的,听了几个讲座后,大概知道联邦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了。
杨强是港科大的教授,微众银行的高管。他对联邦学习的介绍还是很清晰的: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8/hBACeSbAY8PIOcbh.html
联邦学习的背景是1.数据的来源碎片化,且难以标准化,2.数据的合规性要求限制了中央处理。
继续阅读选这个来听,本意是希望听到关于企业SaaS怎么做的讨论,但遗憾的是,还是偏少。主要是企业服务如何匹配新基建等大方向和大趋势的。
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8/PG3C7FP2gUzNXNAd.html
重点在于产业发展的时间和方向,企业服务应该与其保持一致。
阿里巴巴副总裁,郭继军,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8/wvoatM5VImhgvrGQ.html
企业服务中,数据凌驾一切,打通数据间的障碍,后挖掘及形成新的业务。而对阿里来说,目前则不纠结于具体是哪个云,哪一家的云,只考虑将其打通并组合给应用。
继续阅读其实这个专场更多的是老生常谈,因为世界的变化方向已经很明显了,我们一天天地看到AIoT的临近,只是是谁推动的差别。
谭建荣院士的报告,应该算是一个总体的介绍,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并不需要这样的介绍。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8/k6OvGuYih46R9IBb.html
印象最深刻就是5G+IoT这种异构网络下,很多传统的网络方式会被替代,沿用过往的经验可能并不合适。自组织网络跟M2M又是相互相成的,M2M会衍生新的业务需求,但基本的M2M需要自组织网络,M2M的业务设计也应假设是自组织网络下。内容分发上也有新的考究,毕竟5G下,存储尚未出现一种更优的形式,P2P该怎么走?
继续阅读次日,选了机器人前沿专场和AIoT专场来听。
开场的报告是加拿大工程院张宏院士作的。他也即将在深圳建立有实验室,但此次是用远程的方式进行演讲。
https://dy.163.com/article/FK6GSE5D0511DPVD.html
讲的范围不多,集中在机器人如何得知自身处在已知地图的何处。包括对视野中的各种物体的标示(全局/全景描述符),Deja vu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产生的变化如何识别,二维点云计算即确认,图像粗匹配、精匹配,雷达和视觉的信息融合等等。
不过他说的是已知地图的情况。结合去年有个讲陌生环境下的digital twin构建地图,就可以多机器人联合制作地图并进行相对定位了。
继续阅读今年看着早鸟票(399)便宜,就又参加了一次CCF-GAIR。但疫情的影响很大,去年的诺奖嘉宾的豪华阵容就没见到。但主题和方向是更加专注。我前后三天,主要听了五个专场:人工智能前沿、机器人前沿、AIoT、企业服务、联邦学习与大数据隐私。
继续阅读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看的是电子版。
虽然进入书中的Great的例子,十年后大多数都比较凄惨,对不起Great的名头,尤其是Fannie Mae。
但如果视之为诅咒,或者是作者所总结的优点并不能覆盖其可能存在的缺陷。
作者总结的能从Good到Great的公司特点有这些:
第5级经理人:CEO谦逊而能力强,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发展而非个人的得失。然而,我的延伸想法是:有这样的leader自然是幸事,然而这类人虽然不少,但能成为CEO的却不多,因为在竞争中往往容易因为谦逊的特质而容易被高调的同事所覆盖。真正的leadership是什么,在公司选则CEO的时候,往往不是这类型的人才占优。这也是为什么赛道一般的公司跑出来Great的情况才有机会是这样的人当CEO。因为高调的都跑到别的更光鲜的赛道去了
公司先有正确的人,再有正确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在今天来说,这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了。
坦然面对残酷现实,但不要悲观,坚持。乐观才能成就Great,但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乐观。
刺猬理念,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和对应的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反反复复、周期性地检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目标的情况,保持清醒,不要被突然的机会所改变。快钱赚了之后就再也回不到这种刺猬的心态了。
3 Circles,更准确的来说,是三点:自我优势在哪里?增长引擎的关键什么?激情/热爱的事情是什么?这三点如能统一,基本上就是无往不利了。
工作纪律。
掌握好技术后,再对业务进行加速。并不过度追求技术领先。这一点很有意思,从统计数据上看,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并不一定会变Great,但要成为Great,还是要合理利用成熟的领先技术,对业务进行加速。
积累每天的进步,逐渐成就成功,而不是特变。所谓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在研究如何让CC更容易更多更健康地接收知识。
比如阅读,感兴趣的小说自然是能看进去,但恐怕不多看几次是记不住的,除非那些内容是他非常感兴趣的。
读一千零一夜,读斗罗大陆,读银英传,基本上都算是他会感兴趣的,然而,我认为他并不能把内容很好的吸收。
更方便的是看电视或者电影,但有个问题,映像的灌输会导致想象力的下降,文本优美更加是无法领悟。
于是用上了喜马拉雅。
CC听了两周的东周列国志,每天都主动跟我讲其中的故事,相比之下,之前看完的故事,很少有愿意再叙述的冲动。
在我看来,听书,比起看书/映像,也更保护视力吧。
11日家庭出游,深圳飞海口,然后海口坐高铁到万宁,入住万宁艾美酒店。
小宝第一次飞机出行,接着又是高铁,一开始还挺兴奋,不过因为早上起床略早,在飞机上就睡了一觉。
海南的防疫还是比较谨慎,集中在机场,去程前后弄了三个码,不胜其烦。作为中国唯二的岛省,绝大多数的入境方式为机场和码头(高铁),在入口处把关严一点也是好的。
在艾美酒店住了两天,又是高铁,从岛东到了岛西,棋子湾开元度假村。
在开元的第二天早上,一早去了大角看大海,人很少,只有我们,水很清,有小雨游来游去。然后就回酒店吃早餐。
意外总是在一直的安稳中发生。
到了酒店,我肚子不适就找卫生间去解决一下。出来,大堂已经不见有人,于是我就径直到餐厅早餐,见老婆、CC他们都在拿食物。然而一会,孩子外婆问我,可曾见到小宝,我说我去洗手间了,刚到餐厅。她就急了,说孩子妈妈也没带着小宝。于是我们一起到大堂去找。
总算有工作人员告知,刚才有小孩在哭,正好有警察在附近办事,就交给警察了。一会警察过来,问我们要身份证,确认身份。说小宝被带到一楼去了,马上带上来。
于是等了两分钟,终于另一警察把小宝抱了上来,似乎被惊吓到了,到我怀里很久都不愿意说话。
CC则一直在餐厅里安心地用膳,根本就没上来找过弟弟。。。
警察说在监控里面,见到是CC把小宝带一边去。
我们家人再细细复盘一下,大概如下:孩子妈妈让CC带小宝一起去洗手间,回来就继续在大堂玩,估计是在柱子后面。一会,妈妈叫CC去吃早餐了,CC就一个人跟着大队伍走了,没记得把小宝带上。于是就出现这个有惊无险的差点走失。
CC已经9岁半了,比较头痛的是,他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放心,交托一件事情给他?比如把弟弟带好一点?
周末带小宝玩,小宝最近翻跟斗的兴趣很大,于是腾空了大床让他好好地练习。CC一直不会,正好也让他在一旁看着,怎样才能正确地翻一个跟斗。
练习几次之后,小宝基本上可以很容易做到直直地翻一个跟斗了。之前经常是歪的。
CC也跃跃欲试,结果还是没有掌握诀窍,就是脑袋没有很好的顶着床面。
我也给他们示范了一次。顺便反着也翻了一个。虽然椎骨不是太好。
……
CC总算学会了。可是他还是对这种视角翻转的动作心有戚戚,如果不是看着比他小6岁的小宝都翻得那么开心,我估计他一个人是不大愿意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