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polo

奥本海默

带CC看了这个电影,没看之前就跟他说过要注意里面各种叙事方式的变换,不过他应该理解下来了。

不过就是对一些有context的对白不是太理解,包括一直不知道美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美国会有共产党……

朋友圈有说奥本海默和长安三万里的相似之处,就是历史(科技史/唐朝诗史)上那些璀璨夺目的名字,以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与主角产生各种碰撞。还有就是20世纪初那些欧美的名校:哈佛、剑桥、哥廷根、苏黎世、莱顿、加州理工、普林斯顿、UC伯克利……

然后就是CC对权斗的不理解,为什么斯特劳斯要打倒奥本海默,仅仅是因为奥本海默发言让他丢脸?低估人性之恶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CC倒是能理解奥本海默的所作所为,似乎是社牛的互相理解。

Google, 重新定义公司

翻译得挺流畅的,只是内容之前已经听过了很多。

Google的一路成功,一方面是赛道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经营上没有采用传统公司的做法,充分发挥工程师文化的优势。另外几点就是

信息通达,当然了,我相信后来Google是慢慢做不到了的,因为大企业病总会滋长。

招聘严控,一票否决,这个后来肯定也会变滥,因为同样的公司用同样的策略,总会让顶尖的人才处在激烈竞争中,规模变大之后,必然会有二级三级的人员进来。

勇于试错,给员工试错的机会,这仍然是平台上的尝试而非颠覆性的,因为平台已经成熟而规模庞大,所有的尝试都很容易有所产出,而给人一种错觉,这创新或那创新成功了。而等到竞争者真正起来,才发现自身的创新并不成功。

书中也列出了Buzz、Wave、Google+这一系列社交上的尝试,但没有给出它们失败或凋亡的原因,Eric也是意犹未尽,不肯激烈批评一下,这似乎跟全书所倡导的开放公开大相径庭了。

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做企业,反而不能一开始就像Google那样假设你能招到最好的人才,而必须构造一个体系,允许各个岗位上能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另外,管理体系能在100/1000/10000的规模下保证相当的效率而不需要额外调整。

当然了,前提是选择的赛道,是可以100/1000/10000的增长。

畀 与 俾

今日又读《诗经》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风 干旄》

那个人那么出色/有才/漂亮/贤能,能送他些什么呢?

这里的“畀”,是给予、赠送的意思。

粤语里也常用“畀”,送个XX畀你:送个XX给你。

然而有另一个古字:俾,意思相当接近。

俾:使,把。

俾也可忘。——《邶風 日月》

粤语里面,俾,俾佢食饱:使(让)他吃饱。然而在能用“俾”的语境,“畀”也是适用的。

分班考试

CC没考好。被分到了普通班,也就是成绩估计没进20%。

一个原因是那天他拉肚子了,考试期间去了两趟洗手间,都拉虚脱了。

得知分班消息后,CC很难过,我也很不爽,一夜没睡好。

睡前安慰CC说,当年我也是在村办初中读的,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不打算读高中考大学的,然而我自己有良好的控制力,保证了最终考到了全镇第一。

不过CC如果不能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努力克服,我的经验对他来说,估计就是讲了就是讲了,而已。

也算激起我一点兴趣,看看能否帮助CC初中逆袭吧。

数字达尔文主义

Digital Darwinism

先抄一些meme代替阅读过程的体会吧:

要理解技术产生的背后的意义,而不是技术本身。

新技术应当应用与业务核心core,而并非边沿edge。(感觉大多数保守的公司都只愿意将新技术用在edge业务上,避免风险)

人们通常低估了技术应用的深度,高估了短期影响,也低估了长期影响。

转型中最大的忧虑是,何时采用新技术,要不要再等等,等更好更完善的(这跟买手机、买电脑有点像)。

旧的会议方式难以评估错过新技术/思想的损失,所以财务去主导转型不合适。

技术是转型的背景,而不应是主导,人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非技术本身。

几个采用新技术的思路:

  • 自我中断,比如Netflix,直接把租DVD的客户转成订阅流服务的客户,大胆、冒险。
  • 持续重新发明、改善、创新、补全,比较低的风险,一点点自我革新。
  • 原有业务不变,投资新业务应用新技术
  • 投资对冲基金

应用AI的策略上,作为公司,应有精心设计的战略,而不是在边际上进行小实验。

套用已有模型不会有明显的成功,大脑中的模型要革新,不应该是之前的XXX,直接修改成数字时代的XXX、人工时代的XXX。

目前看到AI的应用,只是取代人类原来的工作(岗位、职责),将失去真正转型的意义。要考虑改变企业架构(为前提),考虑做人类没有做过的事情。

忘记大数据,聚焦innate data,数据不需要多大规模,但有用且效果好。

围绕人去设计新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做了方案/产品,投钱去推广。


看完后,最大的感想是,希望能找到真正的新范式,才能利用好AI。否则,不过是让AI重复人类、取代人类而已。

中国自助游

这个月出差前将这本厚厚的书看完了,这类型的书籍成书在高铁还没有跑起来的年代,很多火车路线、公交车站基本上属于20年前。

移动支付也没起来,酒店业也没有大洗牌过。

总的印象就是:恍如隔世。

  神秘海域,悬崖之上

先看了神秘海域,不错,有点夺宝奇兵的意思。当然了,电影也反复向琼斯致敬。

连夺宝奇兵都被致敬了,不由得一声叹息,小时候最好看的明珠930里面,夺宝奇兵也是特别有魅力的。其实向夺宝奇兵致敬的还不止这一个,想起今年看的变形金刚,也是去寻宝。。。

悬崖之上比满江红还是好很多,张艺谋的驾轻就熟,主演们都是沉浸多年的戏骨,故事也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些反转什么的,设计和意外并存吧,赢的关键是对于黎明到来的信念,以及牺牲精神。

满江红

孩子们不在家,晚上跑步机的时候把这部片看完了。

能理解很多观众的不满意,很多人是抱着看历史正片的期望去看,结果看到了半悬疑半后现代的表达,所以有千辛万苦只是让假秦桧把满江红背出来的愤愤不平。

看到片末张艺谋的名字,就明白了,这剧本说不上好,叙事风格隐约跟三枪有点像呢。上网搜一下跟三枪一起的影评,果然并不只是我自己的感觉。

沈腾、雷佳音、张译,带着四字弟弟,阵容挺大,可惜了,国师就没想给你看一部正戏。

过度追求叙事上的标新立异,而失去了一个好好教育下一代的机会,这一点上,国师和投资方都有责任。

湖北省博

在湖北的最后一个行程是看湖北省博,主要是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 和 曾侯乙编钟。

越王勾践剑要排队,曾侯乙编钟不用排队。

好久没有体验过的二三十人挤在一起拍这把名剑。在这种背景暗,有照灯的环境下,华为相机出来的效果挺好。

带CC看的博物馆比较多,有名的如国博、贵州省博、深圳博物馆等,不过还是没有我自己看得多。

进了博物馆就如跟人类几千年历史对话一样,当然了,我思考比较多,于是理解出来的可能性跟博物馆自带的解说就有点差别了。

CC又一次明确地跟我说,对博物馆无感。没办法,只能强迫,毕竟他只是大略听了一下喜马拉雅上的《东周列国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什么的都说不上来。

知识/信息泛滥就是这样,总有让他感兴趣的,却不是你想要他知道的。

我只能补充到,这些日后在你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会见到,但我想想他6岁的时候看国博,我也这么跟他说过,对着四羊方尊还是司母戊鼎说的。

朝歌风云

跟太太一起到影院看的,怕少儿不宜,就没带CC和小宝了。

跟封神演义最大的差别?帝辛(不用纣王这个恶谥)并不是被魅惑,而是自己选择了和狐妖(妲己)合作。也许这才能让费翔出演吧。

不过费翔的腔调听得我还是有点出戏。

剧情中体现:大商控制诸侯的方式是质子,从8岁开始抽诸侯的儿子到朝歌服役,类似于禁卫军,从这时候开始洗脑,接受朝歌的价值观,认商王、太子为主。诸侯如有不臣之心,则讨伐,质子与亲父反目,诸侯死,质子上位,认同朝歌统治。

这个改编有其合理性,但却无法大幅加强帝辛的罪恶。另外,帝辛依然得到商王的地位,野心还有更高的么?估计还是要从寻求长生–>更多人牲–>天怒人怨这个链条叙述。

周代商,很大程度上周是农业发达的文明,需要更多劳动力去发展,周文明也带动了一系列部落从事农业发展,但劳动力的需求和商朝好人牲是矛盾的,于是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要求周代商成为天下之主。

昆仑山的特效真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