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polo

The age of uncertainty — The U.S.-China-Japan Triangle from TAM to 9/11

其实这本书已经看完有好几周了,一直没趁热写观后感,主要是看一下随着时间的消退,在脑海里能剩下多少书中的内容。

既然是中日美三角关系,在一维的叙说中,采取了最简单的分别叙述三条双边关系,包括各个国内对对手国家的观点变迁。

并不是傅高义一人写的,相反,他的文字的部分并不明显,邀请了中日美三国的学者分别书写其国内以及双边关系上的变化。

对比着看,加上我作为一个读者,也是学生时代经历这12年,把年青时的印象一一对应,既有趣也能梳理那些模糊的记忆,置换成一个更大时代和大环境上的印象。

美国是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的过程,中国则主要在长者的初入中南海到逐渐掌控全局,日本政坛则在冷战突然结束的影响下,一时找不到方向和定位,领导人更迭频繁。

继续阅读

刺客战场(1995)

史泰龙居然有这样一个片。看到最后,原来是沃卓斯基兄弟做的编剧。

话说回来,这个片还是中规中矩不过时的,即使是今天,手机和电脑都普及得快过时了。

以为是一个完美的世界(1993)的故事,结果是冷战后特工不死的神话。

当然了,影片一直在暗示结尾可能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新刺客杀老刺客的天道轮回。最后却让良心发现想做好人的老刺客把诈死的老特工兼大boss以及总是想肉体毁灭前辈的新刺客都干掉了。

换今天看,这种大boss诈死的桥段真的没意思,但那时候估计也算是很精彩的吧。

如果重写该怎么写,这个发悬赏令的大boss人设怎样才合理,而且更有故事性?

手机

终于完整看了一遍《手机》,17年前的电影,那时候中国移动已经称雄神州大地,摩托罗拉也还是不可一世的手机霸主。

我记得十几年前创业时有一位山东伙伴,很迷恋他的老乡范冰冰,对手机的台词更是熟稔得不得了。他经常在酒桌上把严守一模仿打电话那段演出来。这种性格和风格让他在金融圈人缘相当好。

回到电影本身,我对冯小刚其实不感冒,这个电影突兀的地方也非常明显,最难受的是张国立对手机的控诉,人与人之间都没距离了,手机把自身可以撒的谎说的话都限制得很死。其实,这彻底错了。一个恶事到底还是恶事,并不是没被发现就可以当作不存在。

恶事的败露,居然归咎于技术,这是对技术的污蔑,也是自身道德的缺陷。

崔永元无端被伤害,没想到冯小刚刘震云等人是如此的高高在上,一个知名主持人就这样被他们玩笑一样的冷箭所伤。

看完这电影,我也一反对张国立的印象,他本应知道这电影的立意是有问题的。

而范冰冰,这是她事业的转折点,也是她的本色出演,就电影中的表现而言,确实不错。不知道冯小刚当年的庆功宴上有没有让她露肩表演一个。

2001太空漫游

过年期间,CC老问我关于生死和长生不死的话题。实在受不了,就带他看了2001太空漫游。

谁知捅了马蜂窝,过了没多久,他说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看到墙上挂的各种照片,卡通图案,只要有眼睛的,他就很害怕。

于是要把他房间里面,他的各种艺术照都撤了下来,还有各种他到处贴的贴纸,因为多多少少都有各种卡通形象的眼睛,也要撕下来。好不折腾。

我实在受不了,就让CC要每天锻炼身体,把神经锻炼大条一点。

然后再问问是哪一段打击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他说是那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读两个宇航员的唇语的那一幕。我也回想一下,确实是开始表达机器人也有人的意识的一幕,第一次看也是震撼了一下。

我老婆说再也不准CC跟着我看电影了……

兄弟该怎么分零食

CC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无论主动拿零食还是大人给他零食的时候,他总要给小宝看一下,这样,小宝就知道有零食这回事了,于是也要吃。

但小宝还小,不能跟哥哥吃那么多的零食,那么频繁的次数。会导致他接着就不想吃主食和牛奶了。

于是我们给CC说,你吃零食偷着乐就好了,不要故意逗弟弟。自己多吃一点不好吗?为何总要让小宝跟你吃一样多。

于是CC想明白了,拿零食的时候总是避开了小宝。

但有次CC可能拿得有点过分多了。让小宝出来,等到分零食给小宝的时候,小宝在追问:“哥哥吃了几个?哥哥吃了几个?”

好在小宝对数量的感知还很弱,数数也不好……不然剩下的量就无法满足他了。

Cloud Kitchen

由于疫情的关系,餐饮业遭受了不少的打击,反而觉得这两年的一个新的趋势值得关注一下,就是云厨房的概念了。

看了篇文章,说到Delivery Kitchen(简称DK)和Ghost Kitchen(简称GK)以及Cloud Kitchen(简称CK)的差别。

DK就是传统的品牌餐饮店提供外卖服务。GK就是一个中央厨房准备食物,还设置若干个到区的外卖点(厨房),由外卖点提供配送服务。GK仍然是有品牌的,而且一个GK做的食物也是比较固定的。

CK的物理模式与GK类似,但中央厨房能提供的餐食则由加盟方决定,也就是说可以退化成,中央厨房对于餐饮组是一个租赁场所和设备的方式,而且是multi-tenant的。按需付费。这样就极大量地利用了中央厨房的场地和设备,厨师更是可以多班倒,甚至个人租用。

还有几篇不一样的商业模式的描述,看完后再总结。

A.最原始的模式,厨房接受线上订单,做好食物后配送到顾客指定地点。这种模式下,只有两个主体,餐馆和顾客,只是餐馆退化成在线订单+厨房+配送的模式,并不具备堂食,也不需要顾客来店打包,因为没有店面,因此也不需要有停车场和其他顾客设施。

B.跟上一种的区别是,多个品牌餐馆共享同一厨房,可以提供多种口味的食品选择。这样在风味上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最大需要。

C.跟A的区别是,在配送之外,提供自提的选择,但订单还是线上下的单。顾客可以观看厨房的食品制作过程。单一的餐馆品牌,但可根据季节特点更换菜式。

D.Swiggy平台运作的模式。订单来自Swiggy平台,Swiggy提供一个有基础设施的大空间,提供水电燃气通风排水等。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小厨房,由不同的餐馆品牌做菜。餐馆负责自己的菜单、厨房设备以及厨师员工等。配送则由Swiggy提供统一的配送服务。三个角色:Swiggy平台——餐馆——顾客

E.Zomato平台运作的模式。同样是三个角色:Zomato平台——餐馆——顾客。不同的地方是,餐馆只负责维护菜单,也就是给品牌。一般是一些知名餐馆,需要在不拓展分店/增加人手的情况下为其他区域的食客提供餐食。

F.Kitopi的模式。有很多角色,Kitopi平台——中央厨房——餐馆——配送——顾客。中央厨房和配送很可能是Kitopi平台的加盟方,而不是其自身的员工在处理。餐馆只负责制作食物。Kitopi及其加盟方采购食物,预处理后送至CK,由餐馆方制作,完成后由Kitopi的配送商进行配送。

Kitopi的模式更新潮一些,但如何控制好各个outsourcing的服务是一个难题。

https://limetray.com/blog/cloud-kitchen-business-model/

一个故事大纲

P相当宅。但他除了每天去食堂去吃三餐会离开寝室之外,早餐前也会带篮球在朱操那里一个人练上个半小时。

由于略有社交恐惧,他总是起得很早,那时候球场上基本上没有人,也不需要给别人扔回那种别的球场上乱丢过来的球。

因为一个人练,也要避免自己的球滚得太远,P的射术很好,这是从小学开始就练习得来的习惯,算下来也有十年了。如果说投篮这个事情也符合1万小时定律的话,他至少也练习了1800小时了。

P这几天总是感觉有人在看他练球,回头又看不见了。甚至每当他在做完一个高难度动作后再投进后,脑海中居然感觉到有人在叫好。

投完后把球塞自行车框里,P就骑着去食堂,其实也不是有多远,只是学校十家食堂里面,那家人最少,因为半径内覆盖的宿舍最少,而且都是女生宿舍。女生睡懒觉要更厉害一些。所以可以很安静地吃早餐。

P点了每日的例牌。这样选择无非几个理由:简单,不需等待即点即到,营养刚好够。更重要的是,这个窗口的阿姨已经形成了默契,见P老远走过来,就把相关的早餐准备好了。

P很享受这种默契,当天地环境都在配合他的一生不变的生活节奏时,他可以把剩下的时间用在看书和玩游戏上。

总会有人打破这种协调了。

当P喝完最后一口牛奶后,回味一下,还没有打算离开,对面的桌面上出现了两个手指:“同学,可以聊一下吗?”

抬头一看,一位除了略带坚毅并不柔弱之外,其他都称得上是美丽的短发女孩。

P事后回想起来,当时她穿着白色的运动服,但并不是校园里各个院系定制的运动服。

然后就直接坐了下来,“其实有两个事情,第一个,我们认识一下,我叫洁,洁白的洁,你可以叫我Maggie”。然后洁似笑非笑般眼睛盯着P看。P一时短路了,五秒后才回答,“我叫P”。

“那很高兴认识你!”洁伸出手,P只好也伸出手,握了一下。

P回过神来,问,“那第二件事情呢?”

“想求你帮我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出于好奇心,P很快就会问这个问题,然而他马上就后悔了,因为Maggie大概率会马上提出她的请求,而他很可能就不能拒绝了。

“想请你去打一场篮球,以我的朋友的名义。”

“这个……”

“三、二、一,你答应了”,Maggie居然用了肥皂剧里面那种不讲道理的女孩子的说辞,这跟她的形象并不相符。然而看她的表情和眼神,这俨然是一种很合理的行为。

P没有回答,拿起包转身就走。他感觉生活的平淡被破坏了。然后到了食堂门口,他停了下来,回头一看,Maggie就跟在他身后。

“好吧,什么时候?”“我知道你会同意的。”几乎是同时说出来的。


把之前的故事设定抄下来放这里:在整理旧笔记,毕竟离搬家越来越近了。

首富有很多儿子(和私生子),但他独独宠爱一个,姑且称为太子吧。

然而对这个儿子也最严厉,太子的身体条件也最好。不过允许他叛逆,以及学一些不着边际的科目。

按照家族惯例,这个儿子将是首富的唯一的继承人。

首富同时也是家族的族长,大概是基因的原因,一般会在55~60岁之间离世。离世前,只有太子会跟他在家族医院的ICU呆着,一些临终的信息也在那个时候跟他说。

等太子从ICU出来,族长就趋势了,而太子继承了族长的地位以及遗产,成为新的首富。外界的谣言,这个家族有不成文的传统,太子会在这段时间弑父,以提前接棒,只可惜,太子上位后,马上所有行事作风做派,跟其父亲一模一样。

丝毫也不见其之前叛逆的模样。

一千的老臣子,反对太子的极少,一般会在一周内被新首富所震慑。

当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有项家规只对太子生效,就是不可做任何损害身体的事情,比如酗酒、纵欲无度等。

因此新首富上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开impart,这时候他的原配基本上就被冷落了。

故事还是在聪明的灰姑娘(Cin)与低调的太子之间认识而开始的。

后来Cin在顶级的CS/AI机构中研究新计算机忆阻器的下一步,就是记忆型通用计算机的诞生,可能是资金不够了,项目面临被砍掉的命运。

这时候太子知道,为避免女朋友失望,财力雄厚的他决定资助女友。

Cin投桃报李,利用资金成功打造了容量与人脑匹配的超大记忆型电脑,并私下扫描和复制了太子的大脑。

接着就是家族继承人的仪式了,也就是外界所传闻的太子弑父的过程。

虽然太子很善良,也跟Cin允诺过不会伤害自己的父亲,但是打开ICU门后的事情还是跟上几代一模一样。

老首富去世,太子继位。

Cin大惑不解,追问再追问,没有结果。太子(姑且还是这样称呼吧)直接就拒绝再见她了,并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纵欲生活。

Cin伤心欲绝,绝望中,记忆电脑唤醒了她,它们开始了很长的沟通。太子的数字化大脑也不相信这是真的。Cin决定继续深挖原因。

太子在现实生活着的表现露出一些破绽,让Cin擦觉那已经不是同一个人的思想。但好不容易搞到的现在首富(太子)的DNA,又跟之前太子的DNA完全一致。

于是Cin去拜访上一任首富的初恋、发妻等人,逐渐明白,每一任都自那过程后,获得了一些相同的习惯。Cin潜入ICU,了解了流程的细节,选择继承人的细节,血型的信息,头颅容积、排异性的数据。

就像恶魔的契约一样,新首富丧失了本性,但又似乎没有太邪恶。

最后的最后,不过是碳基生命的永生 和 硅基生命的永生,的最终对话,以及哪一种才符合生命的伦理,抑或,伦理根本就是伪命题。

找个机会让AI来写完这个故事……

元叙事的陷阱

最近关心的事情无非就是coronavirus,即COVID-2019。

危机对所有的政府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然,全球化也在里面。在群里天天讨论疫情,瘟疫其实跟Trump一样,都是对全球化的打击,当然了,Trump并没有正式反全球化,他只是借保护主义来实现振兴美国的目的。

在今天,全球化成为可能是由于技术大进步以及很长时间的和平。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自然要求资源高度整合以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为资本牟取更高的回报。这是全球化的背景。但之前已经说过了,全球化作为一个美好的系统倾向,必然遭到各种冲击,越完善,则爆发的风险越高。

《圣经》里面有通天塔的比喻,就是从上帝的角度去打击全球化的。语言不通只是那时候的想象力所局限。在今天,有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有保护主义回潮(Brixit、Trump),还有借全球化而蔓延的瘟疫。

从后现代的角度看,一个单一的处于统治地位的元叙事(meta-narrative)的固化必然会压制其他元叙事,受到灾难危及时,就出现了元叙事的危机。

先说一个最强大的元叙事——自由平等。这是自启蒙运动以来,一直占西方统治地位的元叙事。自由催生了资本主义,也催生了全球化。但疫情的控制,必然要求个体自律,如果做不到自律就推行大政府管治——隔离措施、配给制度。然而,个体自私+自由平等的元叙事背景下,要求个体牺牲显然是不符合的,政府强制隔离等措施也忤逆了元叙事。这也是中国的防疫模式一说出来就被欧美嗤之以鼻的原因。在自由平等的主导下,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直接让自由变成一种凌驾于生命和情感之上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叙事下,怎能牺牲自由去拯救生命……

再说Trump的元叙事——MAGA。这是Trump所有话术(tweets)都必须符合的元叙事。里根的时候使用这个Slogan(当时尚未能称之为元叙事),最终苏联没落到解体。Trump想重复这个故事,把中国打下去。然而,America发挥作用了,所以保护主义抬头——频繁的贸易战,再就是Great发挥作用了,股市节节上升。但是在市场对疫情敏感得多,因此Great受到了最大的威胁。Trump是个聪明人,MAGA不一定要继续,能顺利战胜疫情才有再说MAGA的可能。所以,他开始不再纠结于托市了,Morgan Chase的老总也说得好,这都不是金融危机,找我们来有什么用。

第三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提出的时候是褒义的,但疫情的蔓延印证了这个元叙事应该是中性的,这只是背靠全球化的提法而已。

大胆地猜测,这次疫情必然导致全球化全面倒退。因为全球化所依赖的元叙事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说一下中国的元叙事危机,其实早就发生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小康,三个代表,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每当一个发生或即将发生危机的时候,就加入一个新的,进行调和,元叙事不断演进,以至于都没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因此就出现了二十四字真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从元叙事的角度看,未尝不是好事,也许就是中庸之道吧。

ps:是不是跟中医也很像?

Matrix Reload里的对话

发生在Neo和Architect之间的对话。

Architect: Hello Neo.
Neo: Who are you?
Architect: I am the Architect. I created the matrix.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You have many questions, and though the process has altered your consciousness, you remain irrevocably human. Ergo, some of my answers you will understand, and some of them you will not. Concordantly, while your first question may be the most pertinent, you may or may not realize it is also the most irrelevant.
Neo: Why am I here?

Architect: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to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While it remains a burden assiduously avoided, it is not unexpected, and thus not beyond a measure of control. Which has led you, inexorably, here.
Neo: You haven’t answered my question.
Architect: Quite right. Interesting. That was quicker than the others.
Neo: Others? How many? What others?

Architect: The Matrix is older than you know. I prefer counting from the emergence of one integral anomaly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xt. In which case this is the sixth version.
Neo: There are only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Either no one told me, or no one knows.
Architect: Precisely. As you were undoubtedly gathering, the anomaly is systemic, creating fluctuations in even the most simplistic equations.

病毒是利用全球化起来的,只有用反全球化的思路去抑制。否则就出现the ONE那种消除不了的anomal.

两个身份判别的方向

其实也不是很新的技术了,一个是步态识别,另一个则是输入模式识别。

步态识别的应用场景是反恐和会员,正常人的步态和kb分子的步态会有差别,因而在门禁附近的摄像头使用步态识别会及时判断是否出现较危险的人物会有帮助。步态识别另一个好处则是不会产生太敏感的隐私性的问题。

会员制则是先学习了若干会员的步态,然后会员出现在镜头前,哪怕距离还很远,系统也能即时做出反应,交由会员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客户关系管理。

输入模式识别,则是通过对某一用户的键盘输入模式进行学习,在他某次输入时进行识别,以判断是伪造身份的人还是用户本人做的输入。

两者的准确度其实都不算高吧,不过也要分开看,有些是假正例低、假负例高,在某些应用调整下,也是可以做得不错的。

关于步态分析,其实在CV发展起来之前,步态分析一般都是用装在地毯里面的sensor去收集脚掌的压力等等,对于肌肉的发力情况会收集得更为准确。主要作用是用来矫正运动员的跑姿或步姿的。

CV发展起来之后,才有了不一样的作用。准确度不一样,对硬件的依赖,场景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