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Be My Eyes,这款给视障人士使用的app,本来是通过摄像头让远程的社区协助者/志愿者告知视障者视野范围的情况。GPT的应用就是,可以通过CV的分解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文本描述,告知视障者,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志愿者人力的要求。
另一个是可汗学院的教学上,学生和GPT合作写故事、虚拟一个对已故人物的采访、人机对话练习,提高词汇量和使用技巧。
现在流行的悲观观点大多数是*GPT会取代人的工作,但对于教育本身来说,这些对教育手段的增强却是实在的。
一个是Be My Eyes,这款给视障人士使用的app,本来是通过摄像头让远程的社区协助者/志愿者告知视障者视野范围的情况。GPT的应用就是,可以通过CV的分解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文本描述,告知视障者,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志愿者人力的要求。
另一个是可汗学院的教学上,学生和GPT合作写故事、虚拟一个对已故人物的采访、人机对话练习,提高词汇量和使用技巧。
现在流行的悲观观点大多数是*GPT会取代人的工作,但对于教育本身来说,这些对教育手段的增强却是实在的。
陪CC去以考代练,有两个小时,就在旁边的电影院里打发了,看了一场铃芽之旅。
311海啸后创伤的女孩子铃芽长大后,记忆中是模糊的,认识了专门关往门封闭蚓厄(地震之源)的草太,一起走上了关门的路,最后找回了当初的记忆,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这电影是自我从创伤中解脱的故事,当然结局是美好的。同样得到解脱的还有她的姨妈,也就是她的养母,因为拖着铃芽,40岁还没结婚,随着铃芽走出记忆,成长成可以安慰过去的幼小的自己,环姨妈也终于可以诉出自己心中的郁闷,开始新的生活。相对于草太而言,环姨妈在电影中对观众的吸引程度应该更高。看她被左大人(大猫)刺激而诉出心事的一幕,同样是观众被压抑的期望和惊喜所在。
至于地点、路线当然是跟日本历次地震一一对应了,这些细节就要看各种影评了。
我还是觉得不如《你的名字》。
周日到香港,本来中移动的手机号是开了漫游的(30元/天,封顶后限流),华为手机给了弹了一个天际通的优惠推荐,9.9元/天,含1G流量。
看着诱人,就点点点,支付完了。然后开通。这时候可能规则上触发了中移动的sim卡保护,要我输入SIM卡的PIN,我也没想起来是0000/1234之类,三次不中,就要输PUK了。
因为在香港,手忙脚乱,也拨不了移动的大陆客服……华为手机这时候输PUK的界面是置顶的,关机也关不了。
实在没办法,就用随身带的nano sim的顶针把SIM卡取了下来。然后手机就又可以用了,天际通上传个证件照,也正常开通网络了。
办完事情后,回到深圳,找到家附近的移动营业厅,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情,查到PUK,解锁,然后重置PIN,世界又回复原来的平静。
拖了一年多,终于读完了。
叙事的地理框架很大,南到江州,北到突厥,东北到渤海国,西到成都。
人物很多,隋末逐鹿中原中原的英杰们基本上都出场了,塞外的、东北、西北的少数民族都有出场,外加上很多作者编出来的武林宗师、大小门派。
慈航静斋一派的使命,在大唐里显得有点矛盾,既有要做什么,又有随缘成分,甚至得道后可以不问世事……风格相当分裂。
而魔门(圣门)也是一样,到底是要中原乱呢,还是要统一但受控呢,隋末一段倒是安排邪王石之轩精神分裂来解释这种矛盾。至于绾绾,达不到目的就培养明空,这倒是说得过去,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
寇仲的塑造相当成功,就是被李秀宁和柴绍看不起,而卷入这天下的纷争。后来发现自己举足轻重了,才回归本心,也许宋玉致是真喜欢,但说不上是唯一吧,毕竟只见过几面,但无论如何,对于出身市井的寇仲来说,有身份有武功还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徐子陵则是从无欲无求中走向追求,只是追求爱情,但也放过了师妃暄,虽然他也爱石青璇。所以黄易在破碎虚空里面给了韩柏满足。
师妃暄看上去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但考虑到静斋派弟子出来,只是历练而已,并不是真要她们入世,这就说得过去,因为师妃暄这一历练,直接完成了剑心通明,静斋无上的水平了。
结合师妃暄和秦梦瑶,静斋其实也是双线的成就导向,一是控制世俗王朝的更替和运作,另一则是静斋的传人可以登峰造极,天人合一。
大唐双龙使用的假面比较多,导致新的剧情往往是一个高段玩家开新号,这个与寻秦记里面项少龙到六国时用假身份有点类似。黄易这种桥段用得太多,对连载是好事,也让整部小说过于冗长,人物繁多了。
周六带小宝去上培训班的路上,我哥给我转了一条微信新闻,他的一个高中同学被组织调查了,我也认识,05年毕业的时候在皇岗口岸附近见过一面。
那时候他借调中联办时间满了,回东莞市委继续工作。我跟他两个妹妹都算熟稔,正好约了他妹妹喝茶,于是在皇岗碰了一下。
东莞那时候对于高材生一直都没有太好的上升通道,一直到了13、14年,才见明显的擢升。20年调到汕尾,后任组织部部长。然后今年就出事了。
人当然是非常聪明的人了,我也不认为是容易被腐化的,只是有些术的使用,会被对手/体制所排斥,处境就变得危险了。
说回一些玄学的东西。名字里带“涛”,是在类似于“京海”之类的地方会有大作为,但“汕”,却是海边捕鱼的设施,“尾”更是需要浅水的形态,总之不需要有海涛,甚至是厌恶,属于被克了。
也许上海、珠海、海口都不错吧。但香港的港,一样喜欢风平浪静。
过年到现在,看了两部电视剧,分别是三体和狂飙。
三体的制作非常好,虽然说不上没有瑕疵,但对比很多电视剧来说,足够的用心,也得益于刘慈欣的原著以及导演组对原著的尊重。
说说狂飙,看高启强的造型以及高启盛的身份设定,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当年东莞扫黄期间出事的太子酒店老板——梁耀辉。
白金瀚酒店——太子酒店
高启强——梁耀辉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区别在于高启强没受过教育,而梁是80年代末读的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高学历部分则是加到高启盛身上了。
上两个的照片对比:
仅供一笑。
安欣的视角会认为除夕夜的饺子是故事的开始,但高启强则认为,答应唐小龙兄弟去找徐雷晦气才是惊涛骇浪的肇始。
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徐江时代,组织还是挺森严的,但到了高只手遮天时,组织反而变弱了。
把CC的教材配套拿来重看了一遍。文章大多数是以前看过的,但我印象中,家里没有《朝花夕拾》,我后来也没有买过呢。
到底是在哪里看的?
想了良久,约莫有点印象,小时候我外公家里是有鲁迅全集的,其中有朝花夕拾,于是翻了几次,那时候不晓得好在哪,翻着颇为无味。但印象是一直在的,所以就有重读的感觉。
中学时又看了下周作人,那时候觉得文笔比周树人要更舒服,到了现在,经历的各种暗面比较多,看得更为真切,对鲁迅也不再排斥了。
现代的绘图版,用人类简史的观点看,就是采集部落到农业聚居之前的东亚大地上的人类对自然和动植物的认知。
单单凭借着古今翻译去理解这些文本,画出来的图案基本上跟可能的真实情况差别很大,因为我们脑海中会代入超出古人理解的想象。
大型兽类品类消失得太多,很多山海经得奇禽异兽是存在的。
不可能的应当是那些违反正常的生物特征的,比如多头多尾,我认为这是原始部落里面炮制出来的一种图腾或者假的生物,标识部落特征、吓退野兽和敌人。
过年出游的第一天,在顺德清晖园附件,iPhone 11 pro max黑屏了,那天是初五,有维修店开门,就给他们送了单生意。
老板以前在华强北做过,技术可以,最后能定位了充电IC(电容?)方面的问题,然后就修好了,但只保一个月。
过了不到一个月,有一天晚上,又黑屏了,不过这次是在家里,于是把Mate好好用起来,能用的应用都迁移了。iPhone一直在发热,过了两个小时,终于没电了,这时候又能充进去电,于是就下单买iPhone 14 Plus,这次我决定降级使用iPhone了,不仅没买最高配的,连存储也从512G降到256G。
感觉还是不能被Apple的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
但复活的iPhone 11一直还能用,迁移完了之后反而不知道该那它来做什么,也许是延时摄影?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在按照他的框架和逻辑去叙述人类的历史的同时,更多的内容是在反思。
反思农业的进步导致资源总是不足,聚居带来采集时代人类所没有遇到过的各种问题,当然了,一步步的解决,人口逐渐增长,群体变得更强大,又去挤压采集群体的生存空间。
再放大尺度,智人一步步从农业再到工业到现代,初期是直接或间接让其他人种消亡,然而整个过程是让地球上大型生物陆续消亡,十不存一。人种之间并不公平,物种之间更不公平。
工业化、资本主义、现代化,又异化了农业社会所构造的家庭、宗族和社会关系,现代则只有政府和个人。
新的优选创造的人种,或者是改造人,必然比目前的人类更为发达,从而又引领一种新的不公平以及旧人种消亡。
作者赫拉利没有做出什么强的论断,只是说了这些事实,以及一些科幻作品的预测,回到历史本身,反思是改变不了进程的。